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新一輪“基建潮”或將加速來臨。
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我國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發布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投資總額達到33.83萬億元,項目投資涉及鐵路、公路、跨境電網等多個基礎設施工程領域。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2020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基建項目規模達2286.0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930.29億元,同比擴大68.62%。此外,云南省提出實施基礎設施“雙十”(10個在建項目和10個新開工項目)重大工程,總投資額約為3.6萬億元;福建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2020年度福建省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共列出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額達3.84萬億元。
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各地基建投資均處在不斷加碼的狀態。如果按照每萬億元投資拉動624萬噸鋼材消費需求來測算,那么33.83萬億元投資由此帶來的鋼材需求將達到2.11億噸。
這對于因疫情延誤、亟須補充需求增長動能的鋼鐵行業而言,無疑是個重大利好。只是,如此巨大的需求很難在2020年內真正落地,于鋼鐵企業而言,龐大的投資數字并不意味著2020年的“鋼需”會迎來實質上的改觀。
據筆者了解,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公布的整體投資數據和年內完成投資數據之間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實際的鋼材需求兌現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以福建省為例,其2020年的總投資額為3.84萬億元,但年度計劃投資額僅為5005億元;河南省2020年確定了總投資額達3.3萬億元的項目,年度計劃完成的投資額也不過7939億元。
造成這種數據背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將一年前開工在建的項目納入到了統計之中,導致總的投資計劃和年內投資金額之間出現較大差距。據筆者調研了解,包括河南省、云南省、福建省在內的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2020年的年內計劃總投資額約為5.57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2000億元,同比上升4.28%。從這個角度來看,和2019年相比,2020年基建對鋼材消費需求拉動的增幅并不大。
但這并不意味著基建對鋼材需求的拉動已經進入疲憊期。長期來看,基建對鋼材需求的拉動作用依然是值得期待的。比如,除了云南省、陜西省、重慶市、寧夏回族自治區之外,其他已經公布投資計劃的省(直轄市、自治區)2020年的年度投資計劃均處于擴張區間。這表示,上述地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基建項目依然處于提速狀態,鋼材需求有待繼續釋放。
在本輪“基建潮”中,5G基站、公共類充電樁等“新基建”或將成為鋼材需求的新特點。根據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公布的數據,5G基站數量預計是4G基站的1.5倍~2倍,而2018年底時全國3G基站、4G基站數量已經達到了約490萬個。由此看來,5G基站建設數量可能會超過700萬個,將釋放可觀的用鋼需求。此外,全國公共類充電設施近兩年增速基本維持在40%以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廣,相關配套的充電樁建設同樣會提速。
總之,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未來基建發力是大概率事件。只是融資端依然是制約基建項目開工和推進的老大難問題,基建因此對鋼材消費需求的拉動很難和以往一樣“大水漫灌”,更多將是“細水長流”。鋼鐵企業對此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主動出擊,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在基建市場的變化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獲取發展的新動能。(來源:中國冶金報 作者:劉凡)
相關新聞:
“新基建”的鋼鐵機遇
()近段時間以來,“新基建”在產業界和資本市場的關注度陡然升溫,被視為對沖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構筑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之基的關鍵。
“新基建”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對國內經濟的提升、拉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更將為作為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支撐的鋼鐵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疫情導致“新基建”投資動力倍增
“新基建”之所以稱為“新”,是相對于“鐵公機”等傳統基礎設施而言,其主要服務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新基建”可比的歷史項目是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提出的“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即在信息領域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該計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并造就了美國信息經濟日后的輝煌。在工業經濟時代,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在促進實體資源的流動與供應鏈的集成上。而在數字經濟時代,移動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網絡設備設施和數據中心設施則成為必要的、普遍的基礎設施。
這次提出的“新基建”,內涵更加豐富,服務對象更加多樣。比如,5G面向的是移動通信,特高壓面向的是電力,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面向的是運輸,大數據中心是為互聯網、數字化服務,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則是一個豐富多樣的領域。
據筆者調研,有關機構梳理2019年國內PPP(公私合營)項目庫,總投資額為17.6萬億元,基建投資仍是大頭,投資額為7.1萬億元,占比為41%;居第2位的房地產投資額為3.4萬億元,占比為20%;“新基建”投資額約為1000億元,占比為0.5%左右,總量不大。近期,據有關媒體統計,截至3月5日,匯總全國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發布的未來投資計劃清單,涉及2.2萬個項目,規模總量達到47.6萬億元,2020年度計劃投資8萬億元,“新基建”占比已在10%以上。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云生活、云辦公、云經濟等諸多數字業態活躍迸發,給“新基建”建設增加了新動力。基于疫情過后對經濟拉動的考量,“新基建”將得到更大的關注與更多的投入,并會被寄予更多拉動經濟增長的期待。
七大領域鋼材消費強度各有不同
“新基建”七大領域的設定,發力點是數字經濟、智能經濟,鋼鐵行業將整體受益于“新基建”提供的新動能、新勢能,向更高層次演進,同時也將為“新基建”提供必需的基礎性材料。按七大領域的鋼材消費強度排序,從高到低分別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
首先是城際高速鐵路與城際軌道交通。根據國家鐵路“十三五”規劃,2020年高鐵營業里程規劃完成3萬公里。2019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5萬公里,已提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八橫八縱”的骨干網基本形成。2020年,全國鐵路投資為8000億元,投產新線4000公里,其中高鐵2000公里,重點是補齊短板、加密網絡,與2019年投資強度基本持平。
在國家骨干網基本形成的背景下,2019年全國城市軌道總里程達到6730公里,新增969公里,投資強度為7000億元左右。在“新基建”加強版政策拉動下,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將成為未來的建設重點。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在這方面的需求就越旺盛。因此,重點發展區域是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其中長三角區域是重中之重。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年~2035年)》,未來將形成市區線、城際線、局域線“3個100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其次是特高壓。該領域主要由國家電網來推動。目前已明確2020年將核準推進7條特高壓線。該領域需要的鋼材主要是電工鋼。2019年,電工鋼消費量為979萬噸,同比增長6.6%。后續特高壓建設所帶來的電網投資加大,電工鋼需求預計會有所增長。
再次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以車樁比1∶1估算,2025年國內約需充電樁700萬個。充電樁主要包括設備主機、線纜、立柱等輔材,涉及用鋼的是立柱。一個7千瓦充電樁大約需要成本2萬元,120千瓦的充電樁約需成本15萬元,小型充電樁用鋼量較少,大型的會涉及一些支架用鋼,粗略按每個平均0.5噸計算,700萬個充電樁約需鋼材350萬噸。
最后是5G基站。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2020年,5G設備投資為902億元,其中主設備投資為451億元。5G基建分為宏基站、微基站兩種,其中室外大鐵塔為宏基站,也是當前大規模建設的重點。宏基站建設由主設備、動力配套設備設施、土建施工等組成,機房、機柜、機箱、通信塔桅等部分建設涉及用鋼需求,其中通信塔桅用鋼量占大頭。微基站主要布局在人口密集之處,用鋼量很少。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宏基站、微基站將依賴現有2G、3G、4G基站等通信設施。因此,5G基站拉動的鋼材消費量不會太大。粗略按照基站投資5%所需要的鋼材來計算,上萬億元的5G基站投資帶動的新增鋼材消費金額約在500億元。
在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領域,硬件投入主要是機房、服務器等,相較其他4個領域直接用鋼量更少。
從“廣東樣本”看“新基建”鋼材消費方向
盡管七大領域的鋼材需求強度強弱不一,但由于軌道交通在“新基建”投資建設中占比較大,對鋼材新消費的拉動作用會比較明顯。根據廣東省公布的投資項目清單,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為1230個,總投資額為5.9萬億元:前期預備項目868個,估算總投資額為3.4萬億元。“新基建”投資額為1萬億元,在9.3萬億元整體投資計劃中占比約為10%。
從上表來看,城際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總投資額為9069億元,占比約為90%。這九成投資規模恰是用鋼密度較大的領域,39個項目數也遠遠超過其他幾個領域的總和。從2020年專項債流向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約為24%,軌道交通也是主要發力點,5G基站、大數據中心等比重并不高。預計2020年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城際高速鐵路與城際軌道交通領域在規模與數量上,都將成為“新基建”投資的重點方向。
“新基建”鋼材需求更加多樣化
如果說現有基建是“鋼筋+水泥”,“新基建”則是“鼠標+信息”。在這塊增量市場中,除了以信息設備、軟件為核心的投資之外,鋼材在原材料構成、結構件支撐上還是占有較大比重,鋼材供應將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一是投資主體高度分散。現有基建基本上是由國字頭的幾家企業主導,建設、實施、運營等各個環節集中度很高。而“新基建”涉及產業鏈領域非常寬泛,從移動互聯網到新能源汽車,從工業互聯網到特高壓,加之政府在倡導擴大不同投資主體,積極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這將有助于形成更大的企業客戶群體。
二是資金來源去中央化。與國家鐵路項目不同,城際、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主體多是地方政府,資金來源主要靠地方政府募集,而地方政府近年來財政比較緊張,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將更困難,面臨資金融通的巨大需求。
三是鋼材需求更加多樣化。“新基建”除軌道交通用軌、特高壓電工鋼屬規模化供應之外,其他領域的鋼材需求非常多樣化,從鐵塔用鋼、機房用鋼,乃至各種設備所需要的機箱用鋼,鋼材供應具有高度分散與多樣化的特點。
總的來看,對鋼鐵行業來說,“新基建”既是推動鋼企提質增效的機遇,也將形成新的鋼材需求增長點。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5856號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