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在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下,供應鏈金融將走向以數字化的形式,O2O的模式,智能化的方式,并依托于相關技術的范式,協助構成未來的產業生態。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
供應鏈金融是典型的多主體參與、信息不對稱、信用機制不完善、信用標的非標準的場景,與區塊鏈技術有天然的契合性。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模式下,能夠協調所有參與方共享數據并形成合作。
具體來說,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場景中的應用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賬本,為各參與方提供了平等協作的平臺,降低機構間信用協作風險和成本。鏈上信息的可追蹤與不可篡改,多個機構之間數據實時同步,可實時對賬。
二是供應鏈中往往有多層供應、銷售關系,但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的信用往往只能覆蓋到直接與其有貿易往來的一級供應商和一級經銷商,無法傳遞到更需要金融服務的上下游兩端的中小企業。區塊鏈平臺的搭建,能夠打通各層之間的交易關系,從而實現對與核心企業沒有直接交易遠端企業的信用傳遞,將其納入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范疇。
三是傳統貿易融資中的商票、銀票流轉困難,且不可拆分,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等更是如此。通過在區塊鏈平臺上登記,將此類資產數字化,流轉更容易,而且可以進行拆分,方便企業根據自身的需求轉讓或抵押相關資產以獲得現金流支持。
四是供應商與供應商之間的約定結算在合同里約定,沒有辦法通過系統化的方式自動完成,造成金融機構在多環節參與的供應鏈環節,沒有強有力的回款保障。通過智能合約控制供應鏈流程,減少人為交互,提升產業效率。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減少操作失誤。
大數據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
近年來,在政策支持推動下,大數據應用得到快速推廣,市場產值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17年,大數據市場產值高達4700億元。其中,為金融、政務、電商三個行業提供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企業最多,分別占比63%、57%、47%。
可見,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大數據與之融合有著天然的優勢。而在供應鏈金融中,大數據技術主要作用于整合資源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指引金融服務商業等方面。具體作用如下圖所示:
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
物聯網通過傳感器裝置將所有物品連上網絡,產生的數據因含有物品的時間、位置、環境等訊息,比起互聯網產生的數據將更龐大、更客觀而且全面,因此物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在定價、風控、監管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通過物聯網技術,銀行可對抵押物實行全面監控,隨時了解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經營狀況;保險公司可掌握車主的行為習慣,進行精準的保險定價;租賃公司可實時監控車輛狀況,實行動態監管。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物聯網將輔助供應鏈金融創新,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使供應鏈金融服務電子化、網絡化和自動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未來需要提升的方面包括供銷企業從提交融資申請到放款,企業從補充保證金到去監管倉庫贖貨;供應鏈成員企業工作采用全流程電子化處理,替代紙質合同、蓋章、傳真、電話等線下繁瑣工作,幫助企業最大限度節省管理費用。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來源:搜狐)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