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參與者如銀行及核心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及轉型?
根據預測,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近15萬億元人民幣。據分析,四股力量正在重塑供應鏈金融。
政策鼓勵: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近期一行三會和工信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
技術推動:大數據、機器人、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金融科技的運用將徹底改變供應鏈金融的產品及服務結構。
銀行轉型:后金融脫媒及利率市場化時代,銀行對公業務急需轉型,供應鏈金融成為滲透中小企業及交易銀行新的戰略抓手。作為傳統的行業領導者,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迅速改變業務模式,而中小型銀行也紛紛涌入。
產業變革:工業4.0、第三方物流、新零售等產業和商業模式迅速變革,創造全新的供應鏈體系和要素;產業企業加速產融結合,使得更多資本加入到生態圈。
因此,未來的供應鏈金融是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的跨界融合,競爭格局正悄然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工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
德國“工業4.0”、美國“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制造業2025”,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新一代制造理念,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全球大環境下,拉動傳統制造往智能制造方向升級,從而滿足未來市場更快速、更個性化的需求響應,并實現更低的制造成本。
同時,智能制造對于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帶來深遠的挑戰和影響。它將原本按照計劃管理的工廠生產,切割為更小的單元,既可以動態規劃從而平滑生產波動,也能更快地跟隨市場的反應進行產能的調整,同時也能實現最低的原材料和成品庫存,大幅提高生產的周轉效率。
因此,供應鏈金融就需要高度靈活、更加智慧。同時,未來的供應鏈與營銷鏈將完成全程的信息共享,這也意味著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之間的界限將被打破。
供應鏈金融正迅速從2.0向3.0邁進,未來將隨著工業一起升級到4.0
供應鏈1.0時代是傳統的中心化模式,銀行以核心企業的信用作為支持,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技術層面以不動產抵押、信用評級為基礎。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突飛猛進,供應鏈金融逐步邁入2.0線上化時代,通過電子化等技術手段對接供應鏈的上下游及各參與者的ERP端口,銀行與供應鏈參與者共同合作提供融資服務,主要的技術突破在于互聯網以及動產質押。
供應鏈金融3.0時代則是以平臺化為顯著特征,銀行、供應鏈參與者以及平臺的構建者以互聯網技術深度介入,比如打造云平臺,通過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三維數據風控建模來構建綜合化的大服務平臺。
產業互聯網的浪潮為供應鏈金融開創新模式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供應鏈金融開始走向智慧化4.0時代,業務模式趨向去中心、實時、定制、小額,產品則以數據質押為主,借助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了供應鏈和營銷鏈全程信息集成和共享,同時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
面對新格局,傳統參與者需要把握以下成功要素:
產業融合:與產業深度融合,把握供應鏈發展在不同行業中的差異和趨勢,切入供應鏈管理甚至營銷鏈全流程,制訂行業差異化業務模式。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實時把握供應鏈管理趨勢,以及上下游產業關系。
思路轉變:從服務“1”即核心企業轉向服務“N”即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從單純的信貸業務轉向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甚至非金融服務。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RPA等技術提升客戶體驗以及運營效率。
加強風控: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結合線下數據打造大數據風險控制模型,設立預測性指標以及分級預警,真正做到量化授信,實現實時監控,更早、更及時性地解決相關問題。
合作共贏:在供應鏈金融轉型浪潮的推動下,傳統參與者需要明確自身的競爭優勢,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展開充分的協同共贏。構建生態圈共同開發滿足更多業務場景的供應鏈平臺。
(來源:微邦金融)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