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眾籌、P2P理財”等概念“不絕于耳”,互聯網金融與普通公眾的衣食住行有了十分親密接觸。由于需求的猛增,互聯網金融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新的藍海”。但由于其成熟度與發展速度未成正比,加上監管滯后以及一些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知識等原因,讓一些不法公司趁虛而入,它們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幟,從事違法行為。頃刻之間,互聯網不良平臺的案件不時出現。
相較于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所推出的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的產品往往存在價格不太貴、回報率高的特點。同時,也存在著信息不透明等問題。這很容易讓投資者進入到不法分子設置好的圈套。另外,投資資金使用不透明,其流向和操作,消費者完全是不清楚的。因此,這就迫切要求相關部門對整治互聯網金融亂象作出反應,時刻警惕互聯網金融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讓無形的互聯網空間存在邊界,讓資金在安全的環境下運營。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以及違規平臺的不時出現,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發展愈加重視。
從2016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以來,央行、證監會、市場監管總局等10多個部委牽頭負責,出臺了近20項監管新規,對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虛擬貨幣交易、互聯網資管和互聯網廣告等幾大領域展開了集中排查整治。
得益于此,互聯網金融行業違規運營的平臺陸續被停業整改,互聯網金融無序發展、風險案件高發頻發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場環境也在逐步趨于凈化,互聯網金融市場正在向更安全、穩妥的方向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位列2018年三大攻堅戰之首,其重點就是防控金融風險。
加強監管是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引導新興行業穩定有序健康發展,是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這既是培育新生經濟力量和多元市場的需要,也是保障百姓切身利益的內在要求。
伴隨著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合規化整改的層層深入,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金融業綜合統計目標、內容和路徑的全面規劃,對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行業的二次革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改革創新的前沿,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不可忽視的力量。未來,隨著網貸登記備案的到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即將告別“匆匆那年”,互聯網金融將會激發更大的潛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防范風險是金融永恒的主題。“隨著技術的進步,監管應該與時俱進。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不論是哪個國家的金融監管,首先要跟時代進步的步伐吻合。”與此同時,李東榮指出,對一些金融創新,我們既要容忍它,也要給它一定的觀察空間,同時要防止它過度創新或者是創新不當。“總而言之,監管也是在金融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完善進步的。”李東榮說。(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孫兆)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