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產業鏈上的眾多玩家也逐漸攀升到一個高階競爭的階段,那么從業這如何從這片由藍變紅的市場中攫取價值?不同類型的技術與應用提供商應如何與上下游生態結合,尋求合作共贏?隨著車聯網、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變革,智慧物流從業者如何擁抱新技術,以求新層次的騰飛?
就以上問題,物聯網智庫采訪了研華科技智能物流事業處林威佐(Van Lin)協理,Van分享了他對當前全球智慧物流的發展現狀解讀和未來趨勢預測,并對其中一些關鍵技術和應用分享了獨家見解。
電商與智慧物流相得益彰
Van對比了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地的電商和物流發展狀況,結論是顯而易見的,兩者正相關。這不難說明隨著電商火速崛起,井噴式的需求側增長對舊有的物流產業造成巨大的壓力。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不可承受之重”得以轉化為催化物流產業進化的良性動力,體量攀升到一定階段必然需要發生一場變革,否則現有的物流體系將無法應對未來持續增長、持續拔高的物流需求,因此,這一臃腫的龐然大物也逐步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
得益于電商的崛起,物流的發展邁入了新的階段。同時,Van也認為,物流的變革反過來又促進了電商甚至是O2O、新零售的發展。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物流實現智能化變革后,新技術讓成本和服務質量得到了雙優化,對于需求側的電商而言也隨之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用戶體驗。其次,在電商體量增速放緩的當下,電商大咖們也逐漸開始為下一輪競爭提前鋪路,這就包括競爭激烈的線上線下結合體,如O2O和新零售。巧的是,智慧物流恰與新零售和O2O的生存模式相互促進,實現了技術和應用方面的高度協同。物聯網時代電商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物流解決方案的競爭,比誰更快、比誰更穩、比誰成本低。
車聯網將成未來物流標配
現代物流,其目的是簡單明確的,即,將物品從一個地方送至另一個地方。衡量傳統物流的顯性維度也無非是成本、時效和用戶體驗。然而在這三項顯性維度背后,卻隱含著諸多隱形維度,如安全性、可靠性、可追蹤性、即時通信、運輸和搬運方式、算法的優化、倉儲管理和效率提升、信息存儲和調用的易用程度等等。這些隱形維度的提升將對整個物流系統的品質更為關鍵。
而物聯網時代,研華將更關注隱形維度的提升。Van總結了其中值得關注的三個方面,他們組成智慧物流的核心:移動的物、移動的車,以及如何弱化“人”在整個物流體系中的作用。
如何關注移動的物?物聯網技術的綜合利用讓從業者幾乎能掌握物品的所有信息。研華關注的三個過程主要包括:
首先,通過多種傳感器的綜合部署,采集物品的有用信息,如位置、運送方式等信息,甚至還包括溫度、濕度、新鮮度等物理參數。
其次,借助多種通信技術,包括但不限于4G/LTE, WiFi、低功耗廣域網(NB-IoT、LoRa等),將物品數據按所需頻次安全傳送至數據中心。再進行必要的數據整合、運算、分析、輸出。
最后,則是優化物品運輸的安全性。即,借助數據的采集、傳輸和整合分析,物流從業者應能第一時間掌握物流過程的安全、穩定性,并有望提前通過有邊緣計算的能力預判可能發生的小概率事故,從而進行物品的“預防性保護”。
如何關注移動的車和人?這要得益于車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人工智能的加持。
首先,我們像了解“物”一樣去了解“車”。通過功能豐富的綜合傳感器技術的部署,可能比上述物品所需的傳感器數量、種類、精度要求更高,達到“完全掌握”車輛所有信息,以提升安全系數。
了解車以后,我們還要從各個角度全面地了解駕駛員的行為。隨著自動駕駛、輔助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研華還將機器視覺、邊緣計算等技術整合到解決方案中,讓司機行為的判斷程度越來越精準,如是否疲勞技術、是否有危險行為、是否發生微小駕駛違規、是否按照既定路線運輸物品。
其次,車聯網所需的通信技術亦要高于物品傳輸信息的網絡。當下4G在理論上已經基本滿足了車聯網所需的網絡速度,然而在成本和質量上仍有待提高,于是Van認為,5G時代車聯網的應用領地將得到更廣的普及、更優質的體驗。
不只是”車聯網”,研華所規劃的智慧車隊管理解決方案,有別于目前一般車聯網解決方案,只是采集相關數據然后回傳給管理后臺進行運算與統計。研華利用自身強大車用電腦設計能力,將所采集的數據直接在車載電腦進行相關復雜運算,進而”即時”提醒司機改變或修正駕駛行為。簡而言之,研華的車用電腦,不只是資料采集與傳遞,而是邊緣運算處理的極致表現。
試想,若相關感測器偵測到相關可能危及行車安全的征兆,怎么可能還將該訊號傳遞到后臺進行分析判斷然后才提醒司機?因此在充分掌握車輛數據及基本完成駕駛員SOP化之后,研華整體解決方案可以實現的是主動式安全的保障。車輛、人、物品的信息不僅能在云端穩定處理,更可依靠邊緣計算能力主動防止、修正甚至制止駕駛員的危險行為,這便是研華認為的一定程度上的自動駕駛。
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算法優化的不斷提升,自動駕駛程度將越來越高、穩定性也越來越高,駕駛員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將不斷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數據和云服務的關鍵決策能力。
彼時的智慧物流,才是從業者一直致力的愿景。
來源:物聯網智庫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