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鋼鐵工業正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機遇。
數據作為當今時代的核心資源,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改變國際競爭格局的新變量。
對于遇到越來越多業務挑戰的鋼鐵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當前AIoT時代的一道必選題,不得不去做,也必須迎難而上。這是關乎各鋼企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
一直以來,“六大難題”長期困擾鋼鐵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產能過剩、流程復雜、缺乏數據標準、核心技術不足、成本問題以及綠色環保,每一個難題無時無刻不在考驗企業的決心和耐性。
好在,目前鋼鐵行業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融合發展的基本框架也已經確立,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正在有序推進。
比如,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增多,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僅在去年,我國就有12家鋼企獲評為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5家鋼企共24個場景獲評為2022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一些鋼鐵企業從早期引入AI+RPA開始,慢慢將業務流程的自動化部分都交給RPA去處理。隨著RPA發展成為更穩定、更重視端到端的超級自動化,廣大鋼鐵企業也逐步引入更多的超自動化技術。
從應用情況而言,應用超自動化的增效降本效果比較明顯。比如首鋼股份自2019年開始引入RPA技術,并大力推進 RPA機器人應用,至2022年已有23個業務流程提效80%以上。
再如興澄特鋼的財務自動化項目,使用超自動化技術后,原來需要每月占用1人1周的工作時間,每次只需要5分鐘即可完成,自動生成的分析報告數據準確性達到100%。
還有一些鋼企采用 5G 及邊緣計算技術與礦山工程技術融合應用,通過 5G 提供高效、穩定、高上行、低時延的廣域移動網絡支撐,實現鉆機、電鏟的遠程控制,礦用自卸車的自動駕駛及遠程操控功能,從而實現穿孔采掘運輸設備遠程智能化應用。
“數實融合”的最終目的不是把工人替換掉,而是改變作業模式,讓我們的工人在更舒適的工作環境中、在更好的崗位上, 更有尊嚴的工作。
由瓦特曼智能公司研發的3D智能清理打磨機器人、智能冶金撈渣機器人、無人天車、高溫冶煉容器內襯侵蝕智能監測機器人等解決方案和產品也成功在多家重工業企業上線應用,創造了多個行業的世界首例機器人產品。
我們知道四川攀西地區是中國乃至世界礦產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是我國第二大鐵礦區,蘊藏著上百億噸的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價值極高。長期以來,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下屬的采礦作業區存在作業環境差、條件異常艱苦等困難,礦上工人周末才能回一次城區,年輕人不愿意到礦區工作。
基于攀鋼礦業現狀,2021 年3月攀枝花移動聯合華為、 創遠高新、伯鐳科技等生態伙伴,為礦區打造了一套量身定做的 5G+ 智慧礦山解決方案。在
5G
及邊緣計算技術支撐下,解決露天礦采面工作設備遠程操控及無人駕駛中的高清視頻大帶寬上行、控制指令低時延高可靠等問題,實現鉆機、電鏟的遠程控制,礦用自卸車的自動駕駛及遠程操控功能,并做好礦山傳輸基礎網絡及邊緣計算資源支撐,為礦山設備及數據互聯互通打下基礎。
5G賦能智慧礦山,使采礦作業流程遠程集中控制、采面無人化成為礦山生產方式的一場革命。
在數實融合的背景下“5G+智慧鋼鐵”等一大批優秀案例不斷涌現,為鋼鐵企業的“數字蝶變”探索了經驗、提供了支撐。
對于企業的具體經營而言,在風險與挑戰與日俱增的大前提及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如何將企業系統上下游之間的橫向集成、不同管理層級之間的縱向集成,以及產品生命周期、從設計到服務的端到端集成打通,成為擺在大部分企業面前的重要命題。
鋼鐵生產企業數字化已經必然,鋼鐵流通企業數字化也將是必然。生產企業通過流程數字化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生產效益。流通企業通過流程數字化,提高交易效率,提升服務質量。互聯網、信息化、數字化是無法回避的大趨勢,只有順勢而為的企業,才能借力科技東風,在未來獲得競爭優勢。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