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新動能行動,制定出臺生物制造、量子產業、具身智能等領域創新發展政策……圍繞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12月26日至27日在京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釋放一系列政策信號。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2025年,政策將如何發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有哪些舉措?
面對復雜嚴峻形勢,中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離不開新動能的帶動。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累計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700家高水平5G工廠,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80個。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更加需要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l展和產業生態建設,形成更多能夠引領產業升級的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構筑發展新優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會上表示,2025年將實施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新動能行動,推進制造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
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例,智能網聯技術的蓬勃發展給汽車產業帶來了廣闊前景。我國建成涵蓋基礎芯片、傳感器、計算平臺、底盤控制、網聯云控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2025年將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擴大北斗應用規模。
聚焦未來產業,會議明確,開展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制定出臺生物制造、量子產業、具身智能、原子級制造等領域創新發展政策。
“近年來,我們圍繞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等產業領域,出臺30多項政策,推出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在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關村下一步還將謀劃出臺促進量子科技、細胞與基因治療等產業發展政策,持續構建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創新服務體系,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離不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深入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創新攻關組織模式,盡快形成一批帶動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加強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中試平臺、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
“政策重點從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三方面著力,統籌推進鍛長板和補短板。”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
我國現有178家國家級高新區,集聚了30%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高新區是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地,也是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要抓手。
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將實施國家高新區新賽道培育行動,推動一批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