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政府網消息,近日,國務院關于《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批復正式發布,全國首個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落地浙江。該《方案》旨在通過制度創新,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推動大宗商品投資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以此全面提升浙江自貿試驗區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能力,同時發揮其作為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作用。此次《方案》的實施,強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平衡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浙江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戰略考量,也標志著該區域在大宗商品資源配置領域將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根據批復要求,《方案》實施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推動大宗商品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有效發揮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全面提升大宗商品資源配置能力。自由貿易試驗區承擔“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浙江自貿試驗區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于2017年正式掛牌運作、2020年實現賦權擴區。“這是全國首個以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為核心的重大改革,也是國家交給浙江的戰略任務。”浙江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將探索推進儲運、加工、貿易、交易全產業鏈發展,全力打造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為國家貢獻更多浙江力量。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和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近年來,浙江持續推動大宗商品全產業鏈制度性開放,加快打造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圍繞油氣儲運、煉化、貿易、交易等環節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25項,全國復制推廣32項。當前,舟山片區和寧波片區國家儲備原油保障能力已占全國四分之一,成為全國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投產形成全國最大、全球第二的煉化一體化項目,構筑起全國最活躍的油氣產業發展高地。以舟山片區為例,今年1至7月,舟山口岸共進口鐵礦石、糧食、原油、煤炭等主要大宗商品9830.6萬噸,貨值239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和6.7%。1、提升大宗商品儲備能力,強化對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的支撐保障;2、提升同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水平,強化我國在大宗商品國際市場的價格影響力;3、通過推進儲備運輸與加工交易相結合,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油氣是樞紐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接下來,浙江自貿試驗區將在更多大宗商品領域進行探索。”浙江省商務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事實上,浙江在大宗商品的很多領域不斷探索發力,具有明顯優勢:例如,在農產品領域,舟山是我國重要的進境糧食指定口岸,糧食中轉物流量占全國的17%;在大宗商品數字化領域,浙江已經建成了全球能源化工行業首個多場景可信數字倉單平臺,成功解決“大宗商品作為動產的產權確認”這一全球性難題……下一步,浙江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推動大宗商品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構建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工作機制,高質量推動各項任務落實,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