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在近期出版的《新型工業化》上發表署名文章。張玉卓在文章中圍繞著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和著力打造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等五方面,闡述了更大力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工作思路。
張玉卓提出,將更加突出分類施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下稱“戰新產業”)發展,對未來產業則要緊盯能夠催生全新產品、商業模式、產業業態,有望引發產業變革拐點的技術,依托載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打造一批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他也強調,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增加高端產品供給。
此外,對于促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張玉卓提出,探索建立一批任務導向、跨所有制的產業發展共同體,以通用大模型為基礎,結合通信、電力、制造、石化等國民經濟主體行業數據,加快建設一批行業大模型。
分類施策加快推動戰新產業發展
張玉卓在文章中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國資央企啟動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23年戰新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2.1%,營收占比提高3.2個百分點,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實現部分關鍵技術、關鍵標準和關鍵產品突破。
張玉卓提出,下一步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更加突出分類施策。
一是對于新一代移動通信、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工裝備等優勢領域,加強集群式發展,更好促進產業聚集,提高產業鏈競爭力;
二是對于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具有發展基礎但未形成競爭優勢的產業,加大布局力度,抓緊迎頭趕上;三是對于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宜控則控、宜參則參,努力掌握產業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
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
在談及“超前布局、梯次培育未來產業”時,張玉卓表示,國資央企積極開展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加快布局未來信息、未來網絡、未來空間、未來能源、未來制造、未來健康等六大未來產業,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劃,聯合研究型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等共同開展技術預見和發展態勢研判,構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協同的技術挖掘和甄別機制;緊盯能夠催生全新產品、商業模式、產業業態,有望引發產業變革拐點的技術,充分發揮央企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依托載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打造一批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張玉卓還在文章中強調,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設備改造、技術攻關、工藝升級、產品打造等多種途徑,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增加高端產品供給,不斷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領域拓展延伸;帶頭落實能源、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升工業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推動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開發推廣更多綠色產品,搶占綠色發展先機。
加大戰略性能源資源勘探開發投入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體系是新型工業化的前提條件和戰略支撐。張玉卓表示,著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要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升戰略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聚焦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迫切需求,扎實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結合起來,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牽頭組建行業共性技術研究院,突破一批標志性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從源頭解決我國產業體系“缺基少核”問題。
在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下一步將更好發揮中央企業作為產業領軍企業作用,加快打造產業鏈現代服務體系,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確保極端情況下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運轉。
在提升戰略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方面,中央企業要切實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大戰略性能源資源勘探開發投入,加快國內增儲上產和產供銷體系建設,增加風光儲氫等清潔能源供給,優化國有資本在海外能源資源等領域布局。
加快建設一批人工智能的行業大模型
數字技術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和基礎性技術。張玉卓在文章中談到,2024年上半年,國資央企啟動實施AI+專項行動,聚焦算力、數據、大模型、場景應用等領域加大布局力度,初步構建了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體系。
下一步將加快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供給能力,牽引技術、資源、場景等多方主體有效合作,探索建立一批任務導向、跨所有制的產業發展共同體,以通用大模型為基礎,結合通信、電力、制造、石化等國民經濟主體行業數據,加快建設一批行業大模型,構建一批產業多模態優質數據集,打造一批深度應用場景,全面賦能行業發展。
根據安排,將適度超前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強化人工智能算力供給。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