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指對客觀事件進行記錄并可以鑒別的符號,是對客觀事物性質、狀態以及相互關系等進行記載的物理符號或這些物理符號的組合。它是可識別的、抽象的符號。
它不僅指狹義上的數字,還可以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文字、字母、數字符號的組合、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也是客觀事物的屬性、數量、位置及其相互關系的抽象表示。例如,“0、1、2…”、“陰、雨、下降、氣溫”等都是數據。
認識和改造自然需要借助生產要素,中國已正式提出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稱為生產五要素。
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和傳遞顧客價值。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商業的核心并未發生本質性改變。對企業來說,價值創造意味著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實現利潤。對顧客來說,則是滿足不斷產生的生產和生活需求。
數字世界數據
數據產生于以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數字技術構建的數字化系統。隨著海量數據的積累以及數據采集細粒度和連續性的不斷提升,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之間的映射關系也越來越接近完全一致。
信息包括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涵蓋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信息幫助人們區分不同事物,認識世界并推動改變。數據則是信息、知識和智慧的基本構建要素。
對于數字經濟和數字商業而言,數據是物理世界商業活動和核心要素的虛擬映射,通過大數據技術如算法、模型、機器學習將數據轉化為信息,再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和智慧。這樣就能挖掘出人腦和經驗無法識別的商業規律,從而驅動重塑物理世界的商業模式。在這一閉環中,數字技術是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連接橋梁和適配器,而數據則是最終媒介和載體,也是數字商業模型中的核心生產要素。
因此,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創造價值和推動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已成為數字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與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一起構成了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在2020年4月,我國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為五大生產要素。
03數據對原生產四要素帶來哪些變化?
對“土地“生產要素的影響
對“勞動力”生產要素的影響
對“技術”生產要素的影響
數據產權的屬性主要有四大特征:一是數據產權具有經濟特性;二是數據產權具有可分離性;三是數據產權流動具有獨立性;四是數據作為財產屬性具有可復制性。數據要素與其他四大要素土地要素、勞動力要素、資本要素、技術要素最大的不同在于數據要素具有“非競爭性”特征,數據要素的生產是無窮盡的,尤其是數據要素的可無限復制性。
工業化時代,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四大大生產要素是經濟發展和生產活動的基礎,對經濟的增長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據成為新增要素,它同時帶來了對傳統四要素的深刻變革。
生產要素是生產活動的基礎,現在基礎和邏輯變了,那么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本身勢必要變。即商業本質不變,但架構在生產要素基礎之上的商業邏輯如價值創造、價值衡量和價值分配的規則和機制,勢必將會受到沖擊和重構。
工業化時代企業長期活動中,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形成固定的企業文化、組織結構、核心資產、關鍵資源和流程,并沉淀為組織的基因和烙印,這些優勢一旦成為桎梏,就必須隨著外部商業邏輯的改變而進行調整,這應該就是數字化轉型的著力點和本質。
從企業內部需求看,市場競爭激烈、用戶需求快速變化、公司戰略優化,降本增效等也會進一步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數據局。
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以價值創新、價值增長和降本增效為目的,以數字技術為依托和手段,以數據為核心要素重塑企業縱橫向價值鏈,使得企業全價值鏈可視化、透明化,實現全面感知、自我預警、無縫銜接、智能決策和自適應的數字生態系統。
目前我們所談的數字化轉型,是基于上半場的偽數字化轉型或準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戰略為核心驅動,以數據治理為基礎,以數字化應用、賦能和創新為目標和結果。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演進,必將會進入數字化轉型深水區,完成企業數據資產從資源型資產到經營性資產,從經營性資產到交易性資產的閉環。
理解數字化轉型的根源和本質,可以讓我們深刻認知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和迫切性,并更好地指導數字化戰略目標的制定和落地。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