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國家數據局會同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局等相關部門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第一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通過示范引領,激勵多方主體積極參與,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多式聯運作為一種高效、可持續的物流運輸模式,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但隨著全社會對不同運輸方式銜接需求不斷加深,運輸裝備制造業與運輸服務業供需信息不暢已成為限制多式聯運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匯聚多種運輸裝備的運行、故障、維修等數據,構建智能模型,對運輸裝備的效率和可靠性進行分析,為用戶提供運輸裝備協同制造和優化的解決方案,打造成熟的數據產品,構建數據資產交易平臺,促進運輸裝備專業化數據的規范交易。一是推動運輸裝備數據匯聚融合。發揮龍頭企業協調作用,打破裝備制造商之間的數據壁壘,獲取600項多模態運輸裝備數據指標,匯聚22類鐵路運輸裝備、9類港口裝備、6類船舶裝備的運用狀態、故障分析、檢修維護等數據。目前已匯聚運輸裝備數據總量超過30億條,數據量達1200TB,每日新增數據量達到200萬條以上。二是開展運輸裝備數據建模分析。以多式聯運應用目標為牽引(如圖1所示),以運輸裝備多模態數據為基礎進行建模,分別形成滿足不同運輸中轉方式效率最優的裝備設計和研發數據集;滿足運輸裝備高可靠、低維護需求的運輸裝備產品優化數據集。三是構建運輸裝備數據資產交易平臺。基于重載鐵路機車車輛、港口裝卸裝備、船舶裝備等運輸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等近600類高質量數據集,探索形成數據資產定價模型,以“(當日多式聯運業務節約總成本*20%)/降本環節裝備數據供給總條數”計算價格,進而自動派生數據資產交易(如圖2所示)。當前已吸引275個運輸裝備制造企業開展數據資產交易,有效推進了近100家運輸裝備產品設計和功能優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