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以“新型工業化:新理論,新實踐”為主題的2024賽迪論壇在京舉辦。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正在穩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但在生產性服務業、服務貿易、產業互聯網等重點服務環節還需進一步發力,未來需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補齊服務貿易短板,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激發全要素生產率發展動能。
不同于面向居民日常生活的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面向產業生產,體現于產業鏈研發、市場準入合規檢測服務、物流配送、產業金融、生態環保服務、數字技術服務、產品銷售服務、品牌專利服務、咨詢服務、深度售后服務等多個方面,往往具有技術密集、人才密集、附加值高的業態特征。
黃奇帆表示,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GDP結構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均達到40%以上,而根據測算數據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在GDP中占比僅為18%左右。同時,當前全球貿易中服務貿易占比達到30%,到2040年可能占比達到40%,而我國2023年服務貿易在整體貿易量中占比僅為12%。同時,我國近1萬億的貿易服務出口中,超過3000億來自于勞動密集型服務,進口服務貿易中則是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較高。這一現象反映出我國服務貿易比重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黃奇帆認為,從統計數據情況來看,當前社會對于生產性服務業重視程度還有所欠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到位,會導致全要素生產率較難提升。我國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需要在未來著重強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展望未來,黃奇帆認為,當前服務貿易正迎來發展的有利環境。
“自貿區的核心指向是‘0關稅、0利潤、0補助、0壁壘’。目前各個國家間還存在不少服務貿易壁壘,這也是我國22個自貿試驗區需要重點發展的方向。”黃奇帆表示,我國自貿區當前要著重發展服務貿易,以國際生產性服務業倒逼國內生產性服務業水平的提升。發展產業互聯網推動數字技術賦能
黃奇帆還著重強調了產業互聯網作為未來數字經濟賦能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他表示,我國互聯網發展目前由早期的飛速發展轉向發展速度放緩,未來需要由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從而釋放互聯網產業發展潛能。
黃奇帆認為,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正驅動網絡平臺走向智能化,網絡對于產業的賦能應突破B2B、B2C等形式,貫通全產業鏈條。
他對此解釋,對于工業品而言,產業體系包括調研市場需求、針對需求進行產品設計以及隨后開展的供應鏈配合、產品制造、物流運輸、市場銷售等多項產業流程。產業互聯網應爭取覆蓋全產業體系,充分利用當前數字技術的賦能價值。
黃奇帆表示,未來我國互聯網企業應力求產業互聯網轉向,通過新要素與傳統要素的結合創造新質生產力。
他以今年開年的外貿情況舉例,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往東南亞的不利背景下,廣東等省份今年1-2月出口實現大幅增長,原因正在于將產業互聯網融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匹配供給的同時,帶動了制造、物流等大量配套產業的發展,且具有繼續增長的潛能。
對于產業互聯網的建設體系,黃奇帆認為,未來國家可以至少逐步形成企業、行業、國家三個層次的產業互聯網。大型企業在串聯自身產業鏈條,形成產業互聯網的同時,還需要形成面向千百萬中小企業的行業性產業互聯網,以此整合行業市場信息。國家級產業互聯網則為全國產業互聯網提供大數據中心、通用模型、行業模型等互聯網基礎設施。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