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中金協聯席會長、互聯網與數字化專委會聯席會長單位歐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印章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根據文物考證,印章在我國戰國時期就已被普遍用作商業上貨物交易的憑證。秦統一六國后,印章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被用以保障政令的上傳下達。然而印章在兩千多年的使用中,一直存在兩大弊端:一是容易被盜用;二是異地使用的不便。如今隨著云技術、區塊鏈技術的進步,電子簽章正在使印章的使用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在鋼鐵流通領域,歐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冶云商”)率先將成熟的電子簽章、電子質保書等憑證類電子工具投入應用,改變了行業傳統的弊端、堵點。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聯席會長單位、互聯網與數字化專委會聯席會長單位歐冶云商,了解公司是如何應用最新的數字技術來改變傳統的交易模式。

歐冶云商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整合原有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優質資源,以全新商業模式建立的鋼鐵生態服務平臺。2022年11月3日歐冶云商攜手寶信軟件共同打造的電子簽章產品“歐信簽”正式發布。其憑借著優越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目前已在寶武集團內的眾多鋼廠中得到了推廣應用,這在業內是非常少見的。截至2023年12月底,歐信簽共服務企業客戶超7300家、個人用戶超9700家,在線簽署各類電子單據超43萬份,總計實現生態圈降本約680余萬元。歐信簽能夠迅速得到普及,和它的眾多功能優勢密不可分。第一,電子簽章讓傳統企業印章產生的安全風險大幅降低。企業印章作為企業的身份證,既是一個企業身份的證明,也是該企業行使職權的工具。印章的使用和管理容不得絲毫懈怠。然而當前在鋼鐵領域,很多企業依然習慣于線下使用印章,這就意味著要面對私用印章、虛假蘿卜章等管理風險。如今借助區塊鏈技術的歐信簽,其使用流程和規則很難被擅自篡改,其安全性相對于線下印章擁有巨大的優勢。區塊鏈技術的特點是協同操作。應用區塊鏈技術部署一套系統,至少要有四個節點,當一個節點有人要修改數據時,其他三個節點的協同方必須一起認證,四方都確認后才能完成修改。而且任何一個節點有人試圖惡意修改數據時,其他三方都可以看到,無法隱蔽操作。區塊鏈技術的這些安全特性,讓歐冶云商電子簽章在使用中擁有了安全保障。第二,電子簽章突破傳統印章使用中的空間、地域限制。事實上我國早在2004年8月28日就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2019年進行了修訂。該法明確了數據電文與傳統紙質書面形式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明確了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我國電子簽章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銀行系統應用的U盾,U盾相當于把一張數字證書放在U盤里。當客戶需要對文件進行簽名時,將U盤插入電腦就可以對文件加簽或者做授權認證。這種早期的電子簽章由于需要隨身攜帶U盤,所以在應用中依然難以有效突破空間限制。而歐冶云商的歐信簽,借助當下前沿的云服務技術,將數字證書全部托管在云端。這樣客戶只需要做一些實名認證,然后就可以從云端調用數字證書,從而實現遠程加簽或授權認證。如今很多業內專家都在倡導鋼廠要“以銷定產”,但要實現以銷定產,實現鋼廠銷售管理和生產管理的對接,傳統的印章、手簽、紙質合同等,其實是一個阻礙因素。因為一份銷售合同全部簽字、蓋章、郵寄,往往要三五天時間。這樣的時間遲滯意味著鋼廠的生產節奏和銷售進度是無法實現有效同步的。鋼廠不可能總是等合同完成再開始生產,所以鋼廠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排產。如今,有了電子簽章后,一份合同的簽署只要五分鐘就可完成。這種即時性意味著生產節奏和銷售節奏能更好的銜接,意味著實現以銷定產的一個重要堵點被消除了,也意味著鋼廠的經營風險可以有效降低。2020年3月17日,歐冶云商的區塊鏈電子質保書全球首發,區塊鏈質保書首次在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得到應用。歐冶云商的區塊鏈電子質保書面向國內所有鋼廠及面向鋼鐵行業所有生態圈客戶提供服務,對于鋼鐵行業來說是一個開創性的舉措,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相對于紙質質保書,區塊鏈電子質保書對于規范鋼材交易市場、完善鋼材交易售前服務,有著突出的優勢。長期以來鋼鐵企業一直習慣于為產品開具紙質質保書,和線下印章一樣,紙質質保書在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其長期存在的紙質質保書和鋼材產品錯配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一些不規范的貿易商可以從小鋼廠購買低價低質的螺紋鋼,然后通過復印或偽造等方式為這些低質產品匹配大鋼廠產品的紙質質保書,再以次充好。如此一來用鋼企業購買的螺紋鋼屈服強度和拉伸強度可能根本達不到自己的期望,也就是質保書上描述的標準。而用鋼企業自身又沒有能力去逐一檢測產品的真實性能。可想而知把這樣的鋼筋產品應用于建筑工程中會產生怎樣的后果。而歐冶云商開發電子質保書基于區塊鏈的防偽技術,讓質保書的數據真實且不可篡改,鏈上數據通過哈希加密方式保存,并支持掃碼查驗和防偽溯源,可以最大程度上預防質保書在流通環節出現的錯配、篡改、偽造等行為。第二,區塊鏈電子質保書可按量拆分、可流轉、可便捷查詢,優勢明顯。歐冶云商電子質保書還具備按量拆分功能,對行業來說也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以往,假設鋼廠賣給貿易商40噸的鋼材,鋼廠只會為這批鋼材匹配一份紙質質保書,而貿易商可能需要將這批鋼材再分成4份,每份10噸,分別賣給四家下游的采購商。紙質質保書無法拆分,貿易商就只能把質保書再復印三份。這樣40噸的鋼材相當于對應著四份40噸(一共160噸)的質保書。這相當于給下游的采購商創造了造假、以次充好的空間。歐冶云商區塊鏈電子質保書則可以按量拆分,根據需要將40噸鋼材的質保書分為四份10噸質保書。這樣就既方便了貿易流通,也壓縮了造假的空間。區塊鏈電子質保書還可隨鋼材產品流轉給更下游的買家。流轉后再去打印這份質保書時,上面的收貨單位就是新買家的抬頭,這就相當于表明新買家擁有了貨物的所有權。此外歐冶云商的區塊鏈電子質保書還有便捷查詢、下載的優勢。以往使用紙質質保書,鋼廠習慣于產品出庫后隨車打印質保書。這樣的操作傳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客戶無法在購買前充分了解相應鋼材內包含的化學元素和實驗性能,只能憑借以往的購買經驗來選貨。這就意味著有可能客戶拿到鋼材和質保書后才發現自己購買的產品的實驗性能和所含元素其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比如不同實驗性能的鋼卷,有些更適合生成汽車板,有些更適合生產冰箱鋼板。產生偏差的購買行為可能導致客戶和鋼廠間產生退換貨糾紛。歐冶云商推出的區塊鏈質保書,讓鋼廠可以售前就把產品的質保書信息上傳到電商平臺,從而實現更完善的售前服務,讓客戶能理性精準地選貨。這也是歐冶云商推廣區塊鏈質保書想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之一。如今國家大力推廣環保降碳,顯然,不論是電子簽章、電子合同,還是電子質保書,對于節約紙張、保護環境,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特別是質保書,鋼廠每年要打印大量的紙質質保書。假設一家鋼廠一年打印20萬張質保書的話,這20萬張質保書進入下游后,由于下游客戶需要再復印、打印,再進行分銷,最終可能變成40萬張或60萬張。這其中還會產生相應的郵寄費、場地費、人工費。可見,如果完全普及電子憑證工具的話,鋼鐵行業將在節省大量人力、財力的同時,為國家節省大量紙張。電子簽章和區塊鏈質保書有如此之多的優勢,但歐冶云商研發、推廣這些產品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鋼鐵是我國工業生產中的重要一環,而且作為大宗商品,鋼材在交易流轉過程中非常需要契約精神作保障,但電子簽章等數字化憑證工具在我國鋼鐵企業中的普及率卻非常低,這與鋼鐵的行業地位和屬性是很不相符的。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從業者的觀念認知還需要突破,特別是很多從業者對數字工具的安全性認識不夠,擔心自己的合約信息會泄露。針對這個問題,歐冶云商一直在努力宣傳,讓更多鋼鐵行業從業者了解自己的數字化工具的本質和特點。事實上除了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安全性,寶武集團提供的云服務“寶之云”的安全性也非常高。寶之云每年都會接受集團內部、上海市,以及國家層面監管部門的嚴格審計,在信息安全上擁有很好的保障。也正因如此,“寶之云”不僅是服務寶武集團的私有云,也是服務其他集團企業的公有云。比如華為、阿里都是“寶之云”的服務對象。對于仍有顧慮的客戶,特別是寶武集團以外的鋼鐵企業,歐冶云商還會結合客戶需求做私有化部署的解決方案。比如在客戶內部的運營環境中部署歐冶云商的應用工具和服務,以確保客戶的數據始終在自己的內部系統中運行。鋼廠要使用歐冶云商的歐信簽和區塊鏈質保書,會涉及到自身系統和歐冶云商系統間的銜接,涉及對端系統的改造。目前國內很多鋼廠數字化程度不高,其數字系統還僅停留在一些簡單的進銷存管理。對于這樣的企業實施系統改造,難度相對會比較大。為了更好地實現服務客戶,歐冶云商對自己的工具在功能上、在接口上盡可能實現菜單式標準化,以提高與客戶的對接效率,滿足客戶對產品功能的多樣性需求。相較于大眾消費領域,數字化工具在鋼鐵流通領域的普及顯然是滯后的,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歐冶云商作為大宗商品交易的服務者、基礎設施的提供者和信用體系的構建者,將繼續持續提升全品類、全流程、全業務、全場景服務能力,建設平臺化、智慧化、生態化基礎設施,構建多維度、數據化、可視化信用體系,構筑更具活力的大宗商品共享服務生態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