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關于激發企業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第五條“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有關規定,力推中小微企業上云是促進其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廣東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在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遇到了“上云難”等困境,亟待解決。
廣東省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境
上云成本偏高。根據廣東省新一代信息與人工智能協會反映,目前該協會有500余家中小微企業,2022年上云的企業不超過50%,也就是說不足250家,這還不包括其他未加入該協會的企業。由于不同的云平臺收費標準不同,服務內容不同,因此需要遞交10萬-50萬上云費,收費偏高,因此中小微企業對上云的積極性不太高。
存在安全隱患。云企業經常出現一些事故,導致一些重要數據和核心機密泄露。如果核心成員調走,就有可能帶走或者泄露企業的核心數據,因此,中小微企業上云意愿不強。即使上云了,企業也不愿意把核心數據放在云端,而是把一些不太重要的邊緣數據和業務放在云端。
上云評價體系標準不統一。在數字化建設中,目前還沒有固定的上云評價體系標準可供借鑒。中國信通院曾經提出了一套評價指標體系,但仍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并未形成具體可執行標準。標準不一致容易導致對上云企業評價效果不一致,甚至出現經濟糾紛。
政府財政補貼有時難以落實到實處。2018年至2021年,廣東省對上云企業進行補助,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這些資金對于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是,企業反映對首批服務劵采取“搶劵”模式獲得資金補助的做法不太滿意,因為這種方式相當于搶紅包,完全靠手氣。
廣東省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對策建議
拓寬補貼渠道,降低上云成本。要提高中小微企業上云積極性,就需要認真解決他們的困難。既然上云費用高,可以適當拓寬補貼渠道:一是通過補貼大型數字企業降低成本,改變那種“天女散花”式的補貼方式,因為那樣做只是起到了“補血”功能,而不是“造血”功能。二是要鼓勵中小微企業積極上云,對于上云成功的企業給予精神獎勵和第二次物質獎勵;建立示范區,幫助未上云企業盡快上云。
統一上云評價體系標準,保護數據安全。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先出臺試行辦法,確定統一的上云評價體系標準,并組建專家隊伍,通過專家嚴格論證,社會公示,以此考核和評估上云企業。同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保護中小微企業數據安全;如果出現企業云端數據被泄密,應該追究有關企業的責任,并賠償相應損失。
加大數字經濟人才引育力度,多出快出復合型人才。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競爭。首先,要根據廣東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據價值化的需求,制定人才規劃,摸準人才不足短板。其次,要“引育并舉,雙管齊下”。數字化人才單純依靠引進有點杯水車薪,應該以本地化為主。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培養與培訓相結合,特別是加強企業數字經濟短缺人才的培訓。再次,在人才使用中既要懂平臺、懂數字經濟,又要懂技術和生產制造的復合型人才。最后,還要解決企業選擇的路徑跟方向問題,不同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有不同的選擇,要因企制宜,因材使用,分類推進。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