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電子商務在推動商品流通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而在產業領域,鋼鐵、煤炭、農產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也在不斷向電商化轉型,涌現出不少優秀的平臺型企業。
2012年成立的融誠物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天物大宗)隸屬于融誠物產集團,是集團大宗商品平臺化發展的延伸。作為一家電商平臺,天物大宗依托榮程集團、融誠物產集團在資源、規模、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借助“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手段,不斷優化集“全鏈交易、智慧物流、現代金融、數字資產”于一體的電商2.0平臺,成為開拓集團數字化、平臺化轉型的“排頭兵”。
探索全流程平臺化服務
2012年11月,天物大宗正式成立,依托平臺基礎,天物大宗延伸出供應鏈金融、倉儲物流等多個配套業務,將打造集成服務體系作為發展的重要目標,力圖為客戶提供全流程、定制化的服務。
在打造供應鏈金融、倉儲物流等業態,向全流程平臺化轉型的過程中,天物大宗平臺也不斷摸索進步。成立之初,平臺借助集團在大宗商品流通領域的優質資源,進行內部的賦能轉化,初步建立數字化交易模式,為平臺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在建設交易平臺的過程中,天物大宗發現,大宗商品作為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擁有動輒上百萬、上千萬的交易金額,擁有配套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天物大宗在2012至2014年快速進行了線上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孵化,對標服務中小貿易型客戶,為平臺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口碑。“我們的金融不是自己做金融,而是利用數字化手段連通金融機構和企業。一方面,我們幫助企業解決資金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幫助金融機構進行流程上的風險把控和商品的價值把控,解決金融機構獲客和風險防范的問題。”天物大宗副總經理沈曉希說。同時,在倉儲物流方面,天物大宗也持續布局物流節點建設,在2015~2019年迅速完成一些關鍵大宗商品的物流節點布局,自營倉庫30余家,并與200多家倉庫達成合作。借助數字化平臺化、線上供應鏈金融產品與倉儲管理,天物大宗有效降低了用戶大宗商品貿易的交易風險,為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平臺化之路。“目前,我們在整合平臺體制機制、完善平臺數字化定位等方面進行變革,為更好的服務客戶,開創數字平臺的新場景不斷前進。”
打造優質服務平臺
天物大宗作為一個由大宗商品流通商孵化出來的電商平臺,在設計思路和功能上也更符合從業者的使用習慣和需求。沈曉希介紹,天物大宗平臺實現了從訂單、簽合同、支付、運輸、倉儲、銷售、出庫、發票、結算等環節的全流程線上化,并支持個人商戶注冊、電子簽章、第三方支付等一系列功能。憑借公開透明的運行機制打破上下游壁壘,真正做到了全鏈路的連接與貫通。同時,天物大宗平臺依托融誠物產集團與首鋼、新華聯合、遷安九江等大中型鋼廠良好的合作關系,提供以鋼廠產品的直銷、一級代理商分銷為主要渠道的一站式綜合采購方案,實現原材料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從零單到集采的轉變,使供給側與需求側直接對接。基于小散戶、生產型企業、經銷商等不同類型客戶的交易習慣,平臺也為買賣雙方提供專門的板塊進行貨物的展示、對接和交易,以個性化服務幫助企業進行線上引流,極大滿足客戶的需求。沈曉希介紹,解決信息不對稱是電商平臺最大的優勢之一,它可以打破區域化,將原本局限于幾個小群體的信息快速疊加起來,優化上下游資源的對接。在公司開展服務的過程中,一些上游生產型企業例如鋼廠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副產品,如爐渣、廢料和廢渣等。過去,這些廢料都是鋼廠通過自己原有的渠道進行回收,需花費不少的成本。為更好的服務客戶,天物大宗開發了一套招投標產品,每天將鋼廠產生或預計要產生的廢料進行招標,找到合適的下游企業進行處理,不僅使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提高實現廢料的高效處理,也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2022年,天物大宗平臺累計注冊客戶38253家,平臺實現交易額730億元。2023年,平臺得到進一步發展,截至2023年6月底,平臺累計注冊客戶40249家,活躍客戶數5000余家,上半年平臺實現交易額656億元。“未來,我們將探索多種平臺的合作與對接,通過各平臺的互聯融合,形成交易、資金、物流、結算等全流程數據的合一,為客戶提供更高的價值。”沈曉希說。
以物聯網賦能智慧倉儲
倉儲是大宗商品物流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遍存在物流成本較高、管理難度較大等難點,要提升倉儲的管理運營效率,就必須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化手段進行賦能。沈曉希介紹,天物大宗很早就意識到物流倉儲與智能化技術的重要地位。2015年,天物大宗決定將物聯網技術與倉儲物流進行結合,對智慧倉庫的建設進行規劃。“在當時的環境下,倉儲服務還處于小、散、非標的狀態,如果能夠運用標準化、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科學管理,提升倉庫進銷存的效率,就能脫穎而出。”抱著這樣的想法,天物大宗立即投入到物聯網技術的探索應用中,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步成熟,2021年,天物大宗建成第一個數字化試點倉庫,利用精準定位、電子圍欄技術、標簽輔助貨物的識別、搬運等環節,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天物大宗也建立了物聯網智慧倉儲管理平臺,將倉儲環節全面納入系統,在日常的倉儲管理中實現了貨物的精準化定位,對貨物的進銷存情況及軌跡進行全流程的追溯,實現了進出庫等指令的全電子化。以鋼卷為例,所有進庫的鋼卷都將按照規格、供貨商、下游客戶等維度被打上電子標簽,同步上傳到物聯網智慧倉儲管理平臺,平臺將按照交付時間、尺寸等信息將鋼卷分配到合適的區域進行碼放。同時,天物大宗也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對倉庫的狀況進行實時還原,每一件貨物的位置、規格等信息都會實時顯示在管理平臺和工人的手持設備上,顯著提升了倉庫的管理運行效率。 “物聯網智慧倉儲管理平臺為我們賦能大宗商品物流倉儲提供了基礎。利用這套系統,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優化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管理方面的應用,將物聯網思維推廣到更多的倉庫。”沈曉希說。玉汝于成,功不唐捐。公司在深耕行業多年的基礎上,敏銳的把握住數字化、平臺化的時代脈搏,不僅建立了成熟的大宗交易電商平臺,還在供應鏈金融、智慧倉儲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成為大宗商品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多年的行業深耕中,天物大宗榮獲了“2020-2021年度全國貨運供應鏈數智化優秀案例-‘倉網協同’數智化優秀案例”“中物聯全國(第五批)數字化倉庫試點企業(2022)”“2022年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優秀案例”等一系列榮譽。沈曉希介紹,未來,天物大宗將依靠電商平臺貫穿整條供應鏈提供增值服務,繼續提升平臺為中小貿易商、金融機構以及物流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我們將把大宗商品生產、物流、倉儲、加工等原本沉重的線下產業,轉移到線上進行系統化集成,積極開辟產業與數字化融合的創新生態模式,成為流通領域最具價值的產業鏈綜合服務平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