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也是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現代物流體系的支撐。現代物流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要素組合而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是保證現代物流服務能夠正常運轉的各相關要素的有機組合。構建既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體系,是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使命。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物流業發展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體系。2022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再次明確提出要“推動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多年來,我國物流市場與政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的目標任務始終沒有改變。
建設現代物流體系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但在當前實踐中仍然面臨許多困境。《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這四個目標分別對應著現代物流的降低成本、渠道暢通、安全可控、高效發展四個面向,為新時代推進我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引。基于“十四五”時期物流強國建設的發展要求和實踐特點,可以從探索新方向、挖掘新動能、尋找新潛力、構建新支撐等方面著力,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
聚焦重點發展方向。針對現代物流體系“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建設目標,應著力從樞紐資源整合、物流通道建設、物流價值鏈條延伸、服務保障、安全應急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新時代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關鍵能力。由此,將推動現代物流體系從“點、線、面、網”四個方面協同發力,不斷增強其系統能力,全面提升物流服務保障水平和物流產業安全水平,為物流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培育現代物流新動能。“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助力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亟須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培育現代物流新動能,是我國物流業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我們應以更加開放的視角持續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形成適應未來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具體包括推動物流提質增效降本、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強化數字化科技賦能、推動綠色物流發展、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培育發展物流經濟等。
深挖關鍵薄弱領域潛力。長期以來,制約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主要問題涉及農村物流、國際物流、冷鏈物流、應急物流等領域。這些領域存在投資效益差、服務成本高、渠道覆蓋難等關鍵問題。《規劃》從國際物流網絡化發展、農村物流發展短板補齊、冷鏈物流服務水平提升、商貿物流提檔升級、鐵路(高鐵)快運穩步發展、專業物流質量效率提升、應急物流發展水平提升等方面作出了戰略部署,旨在挖掘領域潛力,助力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當前,應重點圍繞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薄弱領域,通過精準施策,克服短板效應,加快暢通物流體系的堵點和難點,提升循環速度和效率,提升現代物流服務水平。
鞏固發展支撐體系。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受物流環境要素的綜合影響,物流發展體制機制、產業政策、標準規范、科技人才四大核心要素是其重要支撐。這四大支撐體系是根據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潛力空間,科學謀劃、高度凝練出的動力支撐系統,需要通過系統設計、資源投入和協同優化,進一步鍛造其“鋼筋鐵骨”,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源。因此,應進一步強化現代物流發展支撐體系的構建,培育充滿活力的物流市場主體、完善基礎標準和制度設計、形成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體系。
總之,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不僅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提升我國現代物流綜合服務能力的迫切要求。“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體系將進一步通過供需融合、產業融合和技術融合,高效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政策與路徑研究”(22&ZD139)階段性成果)(作者系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劉偉華)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