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數字化轉型其實并不是新的概念,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來了,但近兩年才開始真正走向公眾視野。由于概念的泛濫與傳統信息化的雙重疊加影響,多數企業存在認知上的諸多困擾。
數字化轉型為何成為當前熱點?
什么是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又是什么?
企業數字化轉型要轉什么?怎么轉?
數字化轉型有哪些誤區?
解惑,從認知開始。
1 數字化轉型為何成為當前熱點 在持續三年多的新冠疫情、俄烏地緣政治沖突、中美貿易摩擦等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世界經濟出現明顯下行。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數字經濟卻逆勢增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成為當前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當前,數字經濟不僅僅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也成為各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戰略。我國政府自2017年以來已經連續四年將“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給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框架,明確了建設的戰略路徑,必將推動數字經濟的進一步快速發展。這背后,離不開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下的產物,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催生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 從供給側來看。隨著全球化經濟放緩,傳統產業面臨的需求乏力、競爭過度、產能過剩等問題日益突出,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核心是進行優化產能、提升自身價值,這個無論是對國家還是企業,都需要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而在這個過程中,面對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如果僅憑感覺、憑經驗進行生產和銷售,很難精準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買單將會變成一種奢求。這個時候,就需要數字技術來驅動,數字化轉型因此應運而生,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支撐。 2 什么是數字化轉型 先來看看各家的定義。 《數字化轉型參考架構》團體標準的定義: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不斷深化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激發 數據要素創新驅動潛能,打造提升信息時代生存和發展能力,加速業務優化升級和創新轉型,改造提升傳動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創造、傳遞并獲取新價值,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過程。 百度百科的定義:數字化轉型是建立在數字化轉換、數字化升級基礎上,進一步觸及公司核心業務,以新建一種商業模式為目標的高層次轉型。數字化轉型是開發數字化技術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字化商業模式。 谷歌的定義: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借助新的技術,重新設計和重新定義與客戶、員工以及合作伙伴的關系。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涵蓋了從應用的現代化改造、創建新的業務模式到為客戶構建新的產品和服務的方方面面。 思愛普(SAP)的定義:數字化轉型不僅是一種技術轉型,還是一種文化和業務轉型,通過徹底重構客戶體驗、業務模式和運營,采用全新的方式交付價值、創造收入并提高效率。 NetApp公司的定義:數字化轉型是一種通過將數字技術整合到運營流程、產品、解決方案,在與客戶互動中推動業務創新的戰略。這種策略的重點是通過關注數字資產的創造與貨幣化過程,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機會及其對業務的影響。 雖然各家定義不同,但綜合來看,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個人總結來看,它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和能力來驅動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重構的一種途徑與方法,是具體到某些垂直行業、細分領域、運營主體等運用“數字化”思想實現創新突破或動能轉換的過程。 3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 企業做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什么? 從背景和定義也可以看得出,核心是要推動業務增長。因此,技術運用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轉型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以便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所以,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業務轉型,是數字技術驅動下的一場業務、管理和商業模式的深度變革重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只是支點,業務才是內核。 再討論一件事,為什么以前的信息化做不到? 以前信息化時代,我們談的比較多的是業務流程化、流程標準化、標準信息化。因此,信息化時代更多是流程驅動,而數字化時代是數據驅動,典型的特征是數據。以前的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做好業務管理,但很難發現問題。數字化可以實現業務的數據化,通過數據的分析幫助企業發現管理和業務上的問題,進而制定下一步的改進策略。但這并意味著數字化時代不需要信息化了,數字化、數智化也好,都脫離不了信息化,信息化是基礎,數字化只是高階的一種形態。 因此,隨時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將會發生從標準化、信息化到數字化、智能化、數智化、智慧化概念和內涵延伸的不斷變化。 4 數字化轉型轉什么、怎么轉 首先,數字化轉型是個系統工程,而不僅僅是IT層面的事情,需要對業務、流程、組織、技術等多層面的重構。“轉”是保證企業未來目標愿景達成的手段或措施,而“型”是企業希望數字化轉型之后的一種目標愿景或者期望。可以從五個方面來推動。 1.領導力轉型:如果企業一把手、總經理、CEO沒有轉型想法和支持,下邊再怎么推都會很困難。因此,一定要有領導力轉型,要認清數字化轉型對于整個業務的價值所在。 2.思維轉型:思維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除了領導力轉型之外,整個公司上下都要有相應的轉型意識,統一思想,避免在實踐中形成“兩張皮”,導致基層抱怨、中層灰心、高層失望。 3.組織轉型:需要建立與數字化戰略匹配的數字化組織。原則上可以縱向壓縮,扁平化組織,縮短管理條線上管理者、員工與客戶的距離。實現權力下放,員工授權,充分發揮個人作用。伴隨的還有企業的人才結構、文化和機制等內容。 4.業務轉型:從通常企業涉及到的人力、財務、供應鏈、營銷等方面來看。 · 人力資源轉型:從人崗匹配角度看,需要通過多維度、科學的人才測評體系來對企業員工進行能力績效潛能測評,然后將不同特長的員工安排在最合適的崗位,實現企業內員工效率最大化。從日常事務中看,類似釘釘、友空間等數字化工作場所工具幫助員工處理考勤、申請流程、會議安排等事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員工體驗感。 · 財務轉型:財務數字化要讓每個財務人員基于職能做更多的提升,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中尋找那些“不可替代”的能力優勢,讓自己“解放雙手”,從帳房先生轉型為“數字神經網絡”,從傳統的封閉、分散、手工的模式,轉化為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信息中樞,將更多的時間和價值能力用在企業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上。 · 供應鏈轉型:供應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供應鏈的轉型需要實現從庫存生產模式向訂單生產模式的轉型,建立“一計劃”計劃體系,建立敏捷、柔性的智慧供應鏈。目前,大多數企業依靠人的經驗和Excel進行數據處理,出現數據不一致、數據處理耗時費力、規劃頻率慢、計劃實施監測困難等問題。供應鏈數字化,必須解決從需求預測、主生產計劃、生產計劃到采購計劃體系協同的問題。此外,還需要進行全渠道供應鏈整合,把多個銷售渠道各自為政的多條供應鏈整合為一條供應鏈,支持各個渠道的銷售,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訂單集中與庫存統管,實現供應鏈中臺化。 · 營銷轉型:傳統營銷模式,用戶是離線的,而新的營銷模式用戶是在線的。建立用戶鏈接,需要更多電商平臺、app、小程序、抖音、微信、微博等新的營銷渠道陣地。用戶鏈接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經營好目標用戶,需要通過客戶畫像、精準營銷、自動化客服機器人、預測分析等技術實現。 5.技術轉型:企業需要一體化的數字化底座支撐應用系統建設。底座的建設需要打造輕量化/服務化PaaS平臺,應用系統云原生技術應用、微服務化,一站式敏捷IT開發與運維自動編排,進而實現IT資源最大化利用。此外,需要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實現數據資產化。賦予企業智能,改變人為經驗決策,基于大數據與算法模型實現經驗決策向科學的數據輔助決策轉變。 5 數字化轉型有哪些誤區 先初步羅列下數字化轉型失敗的“十宗罪”: · 領導班子重視不足,模棱兩可的支持。 · 找不到合適的專家支持,自己悶頭研究。 · 組織架構陳舊,執行響應速度落后于技術迭代速度。 · 企業文化封閉、保守,回避與外界坦誠交流。 · 害怕犯錯,為數字化設想太多“不存在的風險”。 · 盲目跟風,看到別人做什么,也學著做什么,以為上一個“中臺”項目就夠了。 · 與供應商只是買賣關系,建不起互相成就的伙伴關系,只是一種塑料合作情。 · 業務與技術部門互不信任,二者信息不對稱,缺乏共識。 · 薪資結構落后,無法為IT人才提供豐厚報酬,無法搭建一流團隊。 · 項目預算嚴重不足,以為花一點點錢就可以實現,不肯投入。 相信很多企業都發生過或即將發生的這樣類似的情況,因此,無論是哪一種,都要從認知上要轉變思想。從技術駕馭到業務創新,從組織變革到文化重塑,從數字化能力建設到人才培養,數字化轉型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多數企業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取得顯著成效。 此外,數字化轉型也絕不僅僅是IT部門的事情,而是企業整個組織的事情。但IT部門也要深入了解業務,做業務創新的推手。業務部門需要更好理解技術的價值,與IT部門緊密配合,相互成就。 數字化轉型是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數字化發展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化沒有固定的形態和一成不變的實施路徑,需要因業制宜,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反復迭代、探索前行。需要企業自上而下的意志和持續發力、自下而上的實踐和創新突破,需要遵循行業發展規律和數字技術發展規律,全局謀劃、重點突破、持續見效。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