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上表示,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了40萬億大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3.6%,工業在宏觀經濟大盤中的“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在整個GDP中占27.7%,我國制造業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金壯龍指出,從經濟運行態勢分析,今年1月份、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都在50%以上,說明制造業處于景氣區間。從企業的用電、用工、物流這些指標分析,我國工業處于回升向好態勢。 金壯龍表示,今年工業經濟發展有不少有利因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存量政策、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會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活力、釋放居民消費潛力、釋放產業升級動力。 第一,促進重點行業的增長。工業行業中有一部分行業規模比較大,占GDP比重在1%以上,比如電子、汽車、鋼鐵、有色、石化等行業。這些行業對穩增長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穩住這些行業。 第二,加大投資。“十四五”系列規劃已經部署了很多重大工程、重大項目,要實施好,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推進產融結合,鼓勵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同時,做好外資項目的服務和保障,鼓勵外資擴大在華投資。 第三,擴大消費。首先要穩住新能源汽車大宗消費,同時繼續開展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推動制造業“三品”行動,就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第四,發揮地方積極性。支持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鞏固提升出口優勢。支持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打造新的增長極。支持東北地區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發揮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協同效應。今年有個好現象,各個地方對制造業投資進一步加大。要鼓勵工業大省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加大制造業發展,為穩增長多做貢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