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認為,與美國相比,我國產業互聯網還處在發展初期,國內消費互聯網在2014年以后進入了緩慢增長期,實際上已經接近天花板,現在漸漸進入拐點了。目前國內還沒有什么產業互聯網企業嶄露頭角,美國科技股前20位的上市公司有7個產業互聯網公司,市值等于美國最大規模的20個上市公司市值的50%。中國還沒出現這個現象,5G時代將形成產業互聯網時代,這是個巨大的藍海,今后的獨角獸主要產生于產業互聯網系統。
消費互聯網的天花板漸近
當數字化平臺與老百姓的生活消費場景相結合,就產生了消費互聯網。過去十余年,我國消費互聯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涌現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一批世界知名互聯網企業,產生了10億網民,從而為發展數字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中,有兩方面的重要趨勢是不可忽視的。
1. 消費互聯網的增量紅利逐漸消退,產業互聯網具備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網民數量、手機用戶均已經超過10億,進一步增長空間有限。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增速持續下降,互聯網增量紅利逐漸消退。
數字經濟真正的藍海在于數字化平臺與生產場景結合,對傳統產業進行賦能升級,形成產業互聯網。根據測算,僅僅在航空、電力、醫療保健、鐵路、油氣這五個領域引入數字化支持,建設產業互聯網,假設只提高1%的效益,平均每年就能產生200億美元,是一片巨大的藍海。中國的傳統產業規模巨大,因此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價值空間也非常巨大。基于“五全信息”,通過數字技術和智能創新,對大量的傳統產業賦能,將會使得傳統產業全面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如果說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只能夠容納幾家萬億元級的企業,那么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有可能容納幾十家、上百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
對比中美互聯網行業,美國產業互聯網公司占據美股科技公司前20中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中國的GDP約為美國的70%,但美國產業互聯網科技股市值為中國的30倍,中國尚無領先的產業互聯網巨頭企業。可以說,產業互聯網具備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 消費互聯網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至少三方面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是參與者之間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戲。消費互聯網競爭到最后往往是贏家獨吞整個市場。因此很多早期互聯網企業不計成本融資燒錢擴展業務,意圖打敗對手。在形成壟斷優勢后,又對平臺商戶或消費者收取高昂的門檻費、服務費。這類商業模式在社會總體價值創造上貢獻有限,因為過度關注流量,助長了假冒偽劣商品在網上的泛濫,甚至倒逼制造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二是利用人性弱點設計各種產品。網絡市場形成初期主導的自由理念,使得網絡上失信違約的成本極低,于是會出現很多企業利用人性的弱點設計各種產品來獲取流量,罔顧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和市場的良性發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務公司,通過各種打擦邊球的圖片、噱頭標題吸引用戶點擊觀看視頻、新聞。這種利用人性弱點誘使用戶使用產品的行為實際上是不正當的,甚至是觸犯法律的。未來互聯網經濟的競爭,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環境下進行,這些利用人性弱點設計產品的公司很難長期生存。
三是互聯網殺熟行為頻發。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互聯網企業根據大數據分析將用戶群體劃分為不同類別,進而收取不同的價格,這類殺熟行為有違市場公平、透明的原則,被殺熟的消費者一旦獲悉后也會感到憤怒。
這三方面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消費互聯網沒有形成明確的各方多贏的盈利模式。在消費互聯網下,一旦確定某種模式就可以“一刀切”地全盤推進,可以通過燒錢形成規模效應、追求流量。
產業互聯網才是真正藍海
與消費互聯網不同,產業互聯網下,每一個行業的結構、模式各不相同,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針對不同行業生態的“小鍋菜”,需要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推進。比如汽車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就不適用于電力產業鏈,化工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也無法直接平移復制到金融行業。
產業互聯網必須通過產生整個產業鏈上企業的降本效應,提高效率,形成資源優化配置,降低融資成本,產生1+1>2的效益。比如,通過金融科技降低融資成本,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通過智能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成本等,使得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中小企業,以及中介公司、服務業公司、互聯網平臺各得其所、各有效益,形成明確的多方共贏的盈利模式。
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瓶頸、難點在于全社會還缺少應用的場景,而這些場景不僅是產業鏈上各種需求環節的集聚和匯合,還需要由包含智能芯片在內的各種檢測元器件、傳感器、人工智能軟件等軟硬件技術合成匹配。
數字化技術綜合體與各行各業結合形成產業互聯網需要經歷四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數字化,要實現“萬物發聲”,目的是讓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通過數字技術表述出來,發出“聲音”、留下痕跡,為構建產業數字空間提供源頭數據。
第二個步驟是網絡化,要實現“萬物萬聯”,通過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把所有能夠“發聲”的單元連接在一起,高帶寬、低延時地實現大范圍的數據交互共享。
第三個步驟是智能化,要實現“人機對話”,也就是要在“萬物萬聯”的基礎上,讓物與人可以交流,通過與人的智慧的融合,實現局部的智能反應與調控。
第四個步驟是智慧化,要實現“智慧網聯”,就是借助“萬物互聯”“人機對話”,使整個系統中的各種要素在人的智慧的驅動下,實現優化運行。
這四個步驟,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礎,如果沒有第一步,實現不了“萬物發聲”的基礎場景,那么即使有5G這樣的能實現萬物萬聯的移動互聯網,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但是這幾步又不是截然分開、涇渭分明的。總之,推進產業互聯網建設,要循序漸進、適度超前,但也不要好高騖遠、急于求成。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