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和分工深化,使得市場競爭已經由企業之間的競爭轉換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然而,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始終是制約供應鏈整體競爭力提升的“瓶頸”。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不僅可以解決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鏈條客戶融資難問題,還可從源頭上促活產業鏈,為鏈條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成為產業鏈的“保鏈者”。
近年來,政府、企業、金融機構都在積極布局和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大連市先后涌現出德泰集團智慧金融服務平臺的中小企業融資“保理+票據+大數據”模式、大連長興島石化大數據中心油品通平臺的油易融代采融資服務、政府牽頭推動成立的全省首家海參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各類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服務等各類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參與主體更加多元,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對于緩解不同場景下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作出了很多有益嘗試,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速度和程度仍然較為緩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參與度不高。在整個供應鏈金融中商業銀行作為資金的供應者,應該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但是,目前商業銀行在整個供應鏈金融中參與度并不高,且參與業務與參與環節比較單一,難以形成規模化、多元化發展趨勢。二是核心企業積極性不高。核心企業出于風險考慮不愿意為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背書,導致商業銀行保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無法用合理成本獲得評估風險所需要的數據來預測損失和控制風險。三是供應鏈金融與金融科技結合度不高。在整個供應鏈金融體系中需要將整體上下游企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整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有強大的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來進行支持,在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供應鏈金融涉及多方主體,主體之間具有共生關系,需要構建“產業主體共生—信用環境共創—金融服務協同”的協同機制來充分釋放供應鏈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中的作用。其中,“產業主體共生”是先決條件,也是資金的需求方;“信用環境共創”是中介手段,連接產業與金融;“金融服務協同”是資金提供者,回應產業的發展需求。三者共同構成供應鏈金融協同運營的網絡結構,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基于共同的利益偏好和激勵機制,良性互動、有機協調,才能促進供應鏈金融健康、持續發展,實現產業效益、金融效益和社會效益。據此,針對大連市發展供應鏈金融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支持供應鏈金融服務商規范發展,擴大供應鏈金融服務供給。供應鏈金融主體協同運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共贏”。大連市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行業分布較廣、融資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僅憑借核心企業和商業銀行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無法滿足其融資需求。面對如此巨大的融資缺口,以專業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更能發揮出其高效融資的優勢。當前,我市供應鏈金融服務商數量過少,政府應鼓勵供應鏈管理公司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向專業化供應鏈金融服務商轉型。大力支持現有的專業化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立足特定產業,建立核心企業白名單,在細分方向鉆研,擴大供應鏈金融的服務供給。
二是優化監管配套和支持政策,調動各方主體參與供應鏈金融的積極性。供應鏈金融主體協同運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共贏”。機構和企業參與度弱的關鍵首先在于缺乏政策保障。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頂層設計,健全供應鏈金融信用體系,為供應鏈金融系統的持續、健康運營營造良好的法制生態環境。
三是強化金融科技應用,建立供應鏈金融網絡平臺和生態圈。供應鏈金融主體協同合作的媒介是“數據”。政府應加強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共享平臺建設,確立平臺統一數據標準、強化信息公開共享。尤其要制定金融與各產業數據間的對接標準,開發現有征信系統的延伸功能,推進融資服務平臺與供應鏈中涉及的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等相關部門數據共享共通。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