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讀
目前,我國創新點、線、面梯次聯動的區域創新格局正加快成型。
01 北京市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下稱《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愿景,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科學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力爭在核心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和引領性原創發現。“創新高地”建設實現新突破。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實現全球領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創新生態”營造形成新成效。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持續優化,國際化配置資源能力顯著增強,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國際科技合作交往全方位加強。全民科學素質顯著提升。制約科技創新的障礙進一步破除。 到203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 《規劃》圍繞“三大核心板塊”部署實施重大任務,第一,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和戰略科技力量,充分體現“北京擔當”。第二,圍繞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聚焦產業新動能培育和全域應用場景構建,更好體現“首都特色”。第三,圍繞國際化特點和需求,聚焦創新要素優化配置以及開放創新生態營造,體現“高水平改革開放”。 《規劃》指出,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前沿領域,布局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核心設備研制,釋放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新動能,提升創新鏈、延伸產業鏈、融通供應鏈,深度支撐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精尖產業體系建設。 02 上海市 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近日聯合印發《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擘畫藍圖。《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將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為主線。 《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明顯增強,努力成為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科技創新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堅實基礎,為提升上海“五個中心”能級和城市核心競爭力提供重要支撐。 《規劃》重點通過“五個強化”來塑造“五大優勢”: 一是強化基礎研究,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加強能力建設、條件保障和前瞻布局,構建原始創新先發優勢。 二是強化科技攻關,聚焦三大先導產業、八大重點產業和優勢領域以及戰略前沿技術,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優勢。 三是強化人才服務,把握人才發展規律,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上所提到的八條人才規律,我們要進一步落實好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在上海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將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完善激發人才活力的體制機制和開放包容的環境,以張江、臨港等區域為重點,構建創新人才的集聚優勢。 四是強化集成改革,推進科技金融結合,促進成果轉化,加強科技應急體系、科研誠信等方面的建設,構建創新治理制度的優勢。 03 天津市 《天津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對未來五年天津科技創新重點任務進行了安排部署。到2025年,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為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打造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04 河北省 《河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整體科技創新水平再上新臺階,區域綜合科技競爭力明顯增強,創新型河北建設實現新突破。到2035年,全省科技創新實力大幅提升,躋身創新型省份前列。 《規劃》堅持創新全局定位,立足河北省實際,遵循科技創新規律、產業創新規律,堅持系統化、體系化謀劃,瞄準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支撐引領能力、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等重大戰略,總體思路我們可以概況為“15483”,也就是“遵循一條工作主線”“堅持五個更加注重”“構建四大創新體系”“著力提升八項能力”和“實現三個新突破”。 遵循一條主線。堅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工作主線。 堅持五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更加注重支撐引領產業發展、更加注重協同開放創新、更加注重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作用、更加注重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構建四大創新體系。一是構建知識創新體系;二是構建技術創新體系;三是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四是構建科技治理體系。 著力提升八項能力。一是著力提升知識創新能力;二是著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三是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四是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五是著力提升人才創新能力;六是著力提升科技開放合作能力;七是著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八是著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 實現三個新突破。一是科技投入實現新突破;二是科技支撐引領產業發展能力實現新突破,三是創新型河北建設實現新突破。 05 廣東省 《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東將奮力實現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成為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 作為未來5年廣東科技創新工作的“施工表”與“路線圖”,《規劃》按照“1+2+7+10”的發展思路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科技創新發展的定位目標、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即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1條主線”,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突出國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等“七個聚焦、七個著力”,實施“科技創新十大重點行動計劃”。 七個聚焦、七個著力 第一,聚焦國家重大需求,著力增強戰略科技力量。 第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著力強化源頭創新供給。 第三,聚焦經濟主戰場,著力提升支撐引領能力。 第四,聚焦人民生命健康,著力服務美好生活需求。 第五,聚焦企業創新能力,著力強化創新主體地位。 第六,聚焦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 第七,聚焦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推進創新治理現代化。 06 浙江省 《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圍繞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制定了“兩步走”戰略: ——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互聯網+”科創高地,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創高地,初步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并從創新投入、企業創新、產業發展、創新績效等維度提出17個主要發展指標,著力實現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等重要指標“六倍增六提升”。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創高地,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在世界創新版圖中確立特色優勢,為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基本實現有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奮斗目標提供強大動力。 在總體思路上,《規劃》切實把握六個“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系統推進、更加注重提能造峰、更加注重協同攻關、更加注重人才為本、更加注重開放聯動、更加注重數字驅動;努力實現“一強四高十突破”,即打造科技強省,初步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三大科創高地,加快實現“十方面重大突破”。 07 江蘇省 《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把科技強省建設作為總命題、總綱領、總要求,把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工作主線,提出了新的規劃目標。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同期中等以上水平,實現自主創新能力強、引領支撐作用強、創新體系協同強、創新創業生態強。為實現這一目標,規劃強調要在工作路徑上改變以往一層一層“爬樓梯”進行部署的做法。 08 江西省 《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提出,江西省將加快科技創新“1345”戰略布局,著力構建“一核十城多鏈”的創新區域體系。《規劃》第二部分圍繞“1345”戰略布局展開,內容包括:①構建一個“一核十城多鏈”的創新區域體系。③實施創新能力建設三大工程。④實施科技賦能四大計劃。⑤實施創新保障水平提升五大行動。 09 福建省 《福建省“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福建省國家創新型省份格局基本形成,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速繼續保持高于我國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年均增長18%以上,科技綜合實力全國排名進入前12位。 在重點任務方面,《規劃》圍繞創新高地、重大攻關、創新主體、研發平臺、人才育引、開放合作、體制創新等方面提出七個方面主要任務,重點闡述增強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國家創新型省份的思路和舉措,主要體現在實施12項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一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行動。二是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行動。三是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行動。四是科技重大攻關行動。五是企業創新能力培育提升行動。六是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行動。七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行動。八是高層次人才育引行動。九是科技特派員助力產業轉型和鄉村振興行動。十是深化海峽兩岸創新融合發展行動。十一是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行動。十二是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提升領航計劃。 10 湖北省 《湖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緊扣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發展目標定位和“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聚焦系統構建科技強省“四梁八柱”,為未來五年科技創新發展描繪了“路線圖”“施工圖”。 在發展目標上,《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2%以上,到2025年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達到8%、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超過70人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研發機構比重達到50%、每萬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40家(企業總數超過2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達到20000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超過3000億元、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6%。 11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突破,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全面激活,科技整體實力和創新能力實現新躍升,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 根據《規劃》,黑龍江省將突出“自主創新、引領發展、人才為本、開放融合”,堅持“四個面向”,服務“五大安全”和“六個強省”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突破為主線,以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科技成果高質量就地轉化為重點,以深化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為動力,以“八個突破”為保障,為加速建成科技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12 重慶市 13 貴州省 《貴州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開放式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進一步提升,產業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生態進一步改善,基本建成開放、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體系,以主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創新突破帶動全局,推動經濟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12%以上,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RD經費比重達到11%,研發人員占就業人員的比重達到4.21%,規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38%,技術合同成交額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達到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倍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2%,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2%,區域創新能力力爭進入全國前15位,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力爭進入全國前20位。 14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到,到2025年,全區科技創新能力、活力、動力明顯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支撐產業發展的創新平臺體系更加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大幅提升,高新區的創新引領作用加速提升,國內外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通暢,創新型廣西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建設。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顯著提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高水平創新人才加速匯聚,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顯著提升,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涌現一批高質量科技成果。 ——創新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加突出,汽車、機械、特色優勢農業等傳統優勢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實質性突破,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產業鏈和創新鏈實現深度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不斷涌現。 ——全方位開放創新格局基本形成。圍繞“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加快推進面向東盟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在優勢特色領域集聚大量國內外人才、技術、資本、數據等創新資源,推動要素流動更加通暢,全力打造面向東盟的科技創新合作高地,與RCEP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科技創新合作,積極構建面向全球創新資源富集國家和地區更友好、更緊密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 云南省 《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省優勢特色領域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創新型云南基本建成。展望2035年,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綜合科技創新指數達到全國中等水平,科技創新在云南省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創新型云南邁上新臺階。 16 甘肅省 《甘肅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企業主體地位和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在重要產業領域和關鍵技術環節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順暢,科技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17 海南省 《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區域開放創新體系,有力支撐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大步跨入創新型省份行列。 優勢特色創新高地基本形成。聚焦“陸海空”三大優勢特色領域,推進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技城建設,使之成為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高地。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省科技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和全社會研發投入大幅增長,在優勢特色領域產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成果。 科技創新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大幅增長,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機制不斷完善,吸引一批高端人才、技術、資金、研發機構、項目等創新要素在海南集聚。 創新型人才隊伍快速發展。國際化高端人才引進機制更加健全,國內外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充分激發,外籍人才數量大幅增長,成為人才薈萃之島。 18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將全面推進創新型內蒙古建設,以“科技興蒙”行動為統領,積極構建富有特色、具有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有力支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圍繞創新基礎實力大幅增強、創新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創新體系協同高效、創新生態明顯改善提出四個方面的發展目標。 《規劃》重點從“圍繞產業創新需求,加強重大創新戰略布局”“圍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圍繞夯實創新基礎,打造特色創新平臺載體”“圍繞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圍繞提升創新治理效能,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圍繞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實施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圍繞全面融入國家創新布局,拓展深化科技合作”七個方面對“十四五”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并明確了“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科技創新支撐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科技創新促進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科技創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構建協同高效區域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引領支撐能力”“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工作保障”八個方面35個專欄的重點任務。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