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資源綜合利用處副處長羅曉麗指出:十三五以來,國家大力推進供給測改革,推進低碳化生產,明確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任務,為廢鋼鐵發展提供了基礎。全面清除地條鋼之后,釋放了大量的廢鋼資源,對廢鋼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廢鋼鐵加工行業得到快速擴大,初步形成了廢鋼鐵產業鏈和加工體系,十二五期間累計使用廢鋼4.4億噸,五批180家準入企業,加工能力五千萬噸。2015年稅收優惠實施30%退稅,在產業政策和財稅政策對廢鋼產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隨著船舶、機械,汽車的大力發展,2020年廢鋼鐵綜合利用1.5億噸,廢鋼比例20%,2016年廢鋼比11.7%,17年上半年廢鋼比14.8%,廢鋼資源利用6600萬噸。
接下來,堅持貫徹中國制造2025,重點做好:嚴格廢鋼管理,對廢鋼準入條件進行監管,對九家企業予以取消資格,從準入到準入之后的監管。一方面按照準入條件要求提高自身產品質量,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影響力,建立全國或者區域性的廢鋼加工基地。逐步完善廢鋼行業的統計工作。要求已經公告的企業定期完善廢鋼信息。不能及時填報統計工作信息,不服從監管的企業將予以撤銷。
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指出:我國廢鋼鐵工業迎來了轉折期,應加大對廢鋼行業的統計工作,同時應大力發展廢鋼產業及電弧爐煉鋼。每煉鋼一噸用廢鋼比用生鐵減少315萬大卡,折合415kg標準煤。我國的煉鋼形式決定了目前的原料格局:如湛江5060的高爐沙鋼5080的高爐,都是世界最大的高爐。國內鐵礦石不夠,大量進口鐵礦石,鐵礦進口量占了全球進口量的65%,走生鐵煉鋼的長流程發展的技術路線,導致目前我國的電弧爐煉鋼產量僅占粗鋼產量的7-8%。同時我國綜合煉鋼用廢鋼比例11%,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在51.6%。廢鋼比例使用低,不是資源不夠,是指導思想出了問題。
同時,他指出目前公布的廢鋼消耗量1.6億噸遠低于實際水平,全國廢鋼消耗量保守估計應不小于2億噸,后期應加大對廢鋼行業的信息統計工作。
并且對未來的行業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下決心淘汰一批落后的高爐,落后的高爐和轉爐都應該淘汰。這是一個切入點,第一可以增加電爐的比例,第二亦可以提高轉爐廢鋼比。
以前發展電弧爐有顧慮,是因為電力資源緊張,現在電力產能過剩,在這個背景下,應該大力發展電弧爐。
第二、大力發展鋼鐵企業的回收企業,合理布局回收點。
第三、我們迎來折舊廢鋼、舊設備回收的報廢高峰期,用現代化的廢鋼處理廠加工廢鋼,輕薄料需要加工之后用于電弧爐和轉爐,加工企業是前途很大的企業。
第四,大力發展廢鋼的物流配送,用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廢鋼的物流配送,大有可為。
第五,認真調研研究對鼓勵廢鋼使用的政策。什么樣的設備需要報廢,應該有政策出來,鼓勵報廢。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利群認為,廢鋼可能在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消費發展階段。現在面臨很多熱點,受到國內外關注。從地條鋼、螺紋鋼價格,出口下降,等等。
首先,取消地條鋼,促使鋼鐵行業形式好轉。主要表現在,上半年粗鋼產量4.2億噸,同比增長4.62%,估算全年可能將達到8.4億噸。鋼材價格上漲,7月份鋼協鋼鐵指數107點,鋼鐵行業利潤增加,上半年會員532億,增加較多。包括鋼鐵利潤,螺紋鋼利潤很高。但上半年會員企業噸鋼利潤160元/噸(所有品種),銷售利潤率僅3%,在上下游產業鏈中,國產礦7-8%,煤炭10%。主要用鋼客戶利潤率5-6%,從上半年會員單位的盈利水平來看,鋼鐵行業處在銷售利潤的最末端。
第二,廢鋼應用方面,上半年會員單位噸鋼煉鋼用廢鋼增加41千克/噸,折合算下來或增加3000多萬噸廢鋼消耗,鐵礦消費也增加1600萬噸。鐵礦在低位,是因為鐵礦處于供大于求的情況,供給比去年增加5000萬噸,供大于求。取締地條鋼,不僅給規范鋼鐵企業提供了空間,也使得廢鋼資源流向規范企業,對于平抑鐵礦價格有重要的作用。轉爐廢鋼比,6月份當月超過100公斤,電弧爐煉鋼用廢鋼600公斤/噸。
第三,環保影響很多方面,耐材、碳素、合金價格飛速上漲。環保的沖擊,中國形成歷史上最嚴的環保法,環保部在進行嘗試,環保部已經在做2+26排名。
第四,廢鋼出口的地區,超過一萬噸的,廣東福建浙江。第一個原因,鋼鐵產量北重南輕,第二,廢鋼產出卻在珠三角長三角一帶。
同時,他指出廢鋼消費消耗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首先基礎打下了,比如中國的鋼鐵積蓄量處在可以大量增加的階段。
會議基本達成目前廢鋼鐵行業迎來轉折,并將快速發展的共識,同時,對大力發展電弧爐煉鋼也提出了期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