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外貿市場的一匹黑馬,在穩定外貿增長、刺激消費回流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分析指出,跨境電商行業風口正逐漸從B2C轉移到B2B模式,發展出口產品“海外倉”模式正成為政策扶持重點。
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商務部《“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等重磅政策文件接連出臺,跨境電商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今年這些政策開始步入落地期,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即點題“跨境電商”,新設12 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海關總署也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綜試區可復制推廣的制度措施,下一步將盡快研究完善海關監管模式,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建設。而當前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導向開始有所側重,推動企業走出去的“海外倉”成為重點。
所謂“海外倉”,是指跨境電商企業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將商品批量出口到境外倉庫,電商平臺完成銷售后,再將商品送達境外的消費者。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既是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外貿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實現外貿穩增長和優化升級的一項重要部署。
商務部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將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
對企業而言,“海外倉”建設有利于降低成本。傳統出口模式需經過外國進口商、外國批發商、外國零售商三個環節才能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海外倉”建設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不僅擴大產品品類、節約成本,還減少了中間環節,實現本地銷售,本地配送。
“海外倉”也是展示品牌、售后、咨詢的窗口。據估算,“海外倉”物流環節較零售直郵方式成本可降低20%-50%,貨運時間從20天左右縮短到3至5天。對于監管而言,“海外倉”等跨境電商B2B模式實現清關的規模化和規范化,有利于降低監管成本,提高通關效率,避免偷稅漏稅。
對于消費者而言,“海外倉”還能服務于國人“海淘”。例如,順豐以其“海外倉”作為統一收貨地址收貨后,再集運回中國,不僅提高商品流轉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跨境電商符合當前我國消費模式轉化的新特點,既讓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海外的產品和服務,又能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倒逼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
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2017 年將增至8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
但我國針對跨境電商尚無專門的法律法規,而國際物流、通關、商檢、關稅等問題又較復雜,亟須專門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未來的系統性監管勢必提上日程,整個行業也將走向規范化發展。商務部《跨境商品電子商務經營服務規范》3月22日已開始公開征求意見。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