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活躍度漸下降
傳統鋼貿難以為繼
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提供的一份行業調研報告,自2012年鋼貿危機以來,在“溫水煮青蛙”式的慢跌行情及價格無支撐可尋的心理煎熬下,眾多貿易商逐漸退市。據不完全統計,上海近70%、全國其它地區近30%的鋼貿商退出行業,全國鋼貿商數量從20萬家迅速縮減到10萬家左右,市場活躍度進一步降低,行業重新洗牌在所難免。
分析人士指出,傳統鋼貿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這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微利無利已成市場常態。據估算,整個傳統鋼貿界,六成以上鋼貿企業噸鋼凈利低于10元。近半數企業已對自己的盈利能力沒有信心,近年來不斷調低盈利預期,有的甚至已經在評估年度虧損控制范圍。
盈利來源單一導致利潤低下。大部分傳統鋼貿商的盈利來源仍主要是“倒買倒賣”賺差價。這種傳統的“低買高賣”的單一模式,時至今日已不能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
融資問題成最大制約因素。有評估認為,傳統鋼貿行業中相當一部分企業自有資金低于3000萬元,若去掉包含其中的注冊資金、固定資產等,實際用于經營的流動資金可能還不足注冊資金的十分之一。
鋼鐵電商平臺井噴
盈利模式仍顯原始
目前,全國鋼鐵類電子交易平臺正呈“井噴”態勢。不過,大部分鋼鐵電商平臺都還處于燒錢的較“原始”階段。
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的最新調查,目前全國鋼鐵類電子交易平臺已增至178家,在全國大宗電商平臺總數中占到27.6%左右,呈現“井噴”態勢。去年全國第三方鋼鐵電商平臺交易量(自營+撮合)超過6000萬噸,總交易額破2000億元大關,全國鋼材網上銷售量占比已達到了近10%。
據了解,目前,在全國鋼鐵電商業界走得最快、做得相對最完備的上海鋼聯屬下的鋼銀平臺,在電商運營新模式的設計上,對于舊模式的“針對性”是極強的。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總結了電商的三大好處:一是透明;二是高效;三是安全。
“現在,各家都在試,很難說已找到了一種成熟的、放之行業皆準的盈利模式。”朱軍紅等業內人士說。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不管今后鋼鐵電商會在哪一種盈利模式上“穩定”下來,其先決的基礎條件是形成電商平臺的產業鏈“閉環”。也就是說,電商平臺應該是最開放的平臺,同時又是不能有“敞口”的平臺。最開放,就是它向社會上的一切有關聯和合規的資源開放;無“敞口”,就是開放平臺在完成資源集納之后,要形成采購、銷售、融資、結算、運輸、配送等“前后道”環節的閉環運作,以此降本增效、保障安全、控制風險。上海鋼聯的鋼銀平臺基本完成了這個閉環,最新推出的“運鋼網”一上線,運營效果就顯現出來,車輛、線路、往返路程等等因素的平臺配置,大大提高了效率,壓縮了物流成本。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