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宋志平:創新創業,離不開技術、互聯網和資本

作    者:宋志平

來    源:辛莊課堂(ID:xinzhuangketang)

本文共計5770字數,閱讀約需要13-16鐘。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我經常想的三個問題,就是技術、互聯網和資本。今天要做創新創業,也是回避不了這三個問題。


技術:企業不是興趣小組,
能賺錢的才是好技術


大家可能都覺得技術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問題了。我們老講科技,其實,科學是發現,技術是發明。我們在企業里主要用的是技術,是一種科學的應用。技術必須符合企業的發展方向,讓企業能賺錢才行。

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再好的技術也得賺錢,不賺錢的技術不是好技術。

以前,摩托羅拉做的銥星電話,真的是挺好的一個技術,通過66顆衛星,直接解決當時基站覆蓋技術難題,讓人類通信進入衛星時代,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能看到天空的角落”都能進行無線通信。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沒法和蜂窩電話競爭,穿透力太大,成本也高。摩托羅拉在銥星電話技術上投資了27億美元,最后把它給拖垮了。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一個技術的時候,最終還是要盈利的。

我以前在北新建材做石膏板。當時領導到我們工廠去參觀,他說今天在你們這兒沒看到什么技術啊。我跟領導說,能賺錢的就是好技術。大家可能覺得比較俗,但是不賺錢企業就活不下去,也談不到對技術的支持。企業不是一個興趣小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家知道,風險投資公司對有三分成功、七分風險的項目都敢投,但做企業畢竟不是做風險投資,我們必須有七分的成功、三分的風險才敢投。企業投資是必須認真評估風險的。

第二個觀點是,技術不僅僅是高科技,還有中科技、低科技(甚至是零科技)。今天到處都在講高科技,如生物制藥、大數據、新能源等。對這些東西我也感興趣,我也覺得如果不研究顛覆性的技術就會被顛覆。但是有的技術很實際,也能讓企業多賺很多錢。

比如有一種發泡劑,發的泡非常致密,又小又多,在石膏里面發了大量的泡,就會變得很輕。一般的石膏板可能每平米10公斤,這種發泡石膏板可能每平米6公斤,節約了大量的石膏。這個技術就是我們企業里幾個普通員工發明的,可能不算高科技,但解決了實際應用中的效益問題。

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的一個企業叫中國巨石,在成本競爭上遇到了很大壓力。這個企業是做玻璃纖維的,要用一種叫葉蠟石的礦石,但是這種礦石又少又貴。后來,企業使用高嶺土和其他材料合成了相同的成分,一噸就降低了600元的成本,而且質量是一樣的。這可能不是高科技,算是中科技,但是它讓企業一下子贏得了競爭,渡過了難關,到現在仍然運轉良好。

所以,我們在講技術的時候,不能一股腦地通通跑到云計算里去。不見得人人都會云計算,也沒有那個必要。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企業都屬于做實體的制造業,中科技和低科技也很重要。

第三個觀點是,我倡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但更倡導集成創新。創新主要是三種:模仿式創新、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像日本早先的創新模式,我們改革開放40年來的創新模式基本上都是模仿式創新。我們過去老講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其實就屬于大的模仿式創新范疇。

隨著經濟的發展,單純的模仿式創新現在進行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加強了自主創新。我們確實要自主自立,不然會被別人卡脖子。但是坦率來講,自主創新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投入也比較大,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我們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因為自主創新從0到1,需要很大的投入,不是一般企業能負擔得起的。例如,華為一年投入1300億元做研發;比亞迪其實只有1500億元的年收入,但是一年研發投入有200億元。很多企業投入不了那么大的資金。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創新方式可能還是集成創新,有借鑒,但又有自己獨特的一些創新,把二者結合起來。我在中國建材這么多年也開發了不少新產品。比如,碳纖維也算高科技,其實就是一個集成創新的產品。碳纖維是外國人發明的,做得最好的是美國和日本的公司,中國這些年把它做了起來,肯定不是完全模仿。但是,你說是從0到1嗎?好像也不是,而是用集成的方法來做創新。

不是關上門完全憑空去想象,而是互相借鑒。互相借鑒并不丟人。

中國建材還做了一個東西,就是我們現在手機上的玻璃。我們之前一直做不了,都是美國和日本的公司在做。但是,中國建材的手機玻璃這些年做得越來越好了。比如最新的折疊玻璃,不僅在厚度上又薄了一個數量級,而且能折疊20萬次。做這些東西,也用的都是集成創新的方法。

最近,大家都在做電動車,其實,電動車的原理都一樣,主要是“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所以,做電動車比做汽油車簡單。但是,電動車主要考驗的是設計和功能,從這個原理來看并不復雜。在設計和功能上,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功能,非常重要。所以,現在蔚來、小鵬、理想都沿著這條路做了起來。電動車的興起,它們所用的技術都是集成創新,沒有一個是單獨弄出來的。

我很贊成自主創新,但是對單個企業來講,需要量力而行,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創新方式。現在,對中國絕大多數企業來講,除了像華為等企業做自主創新外,其他都還是從模仿式創新上升到集成創新。


互聯網:擁抱智能化,
“+”概念加出了無限可能


現在,互聯網很熱,不僅講互聯網,也講大數據、智能化。但是,我覺得對企業來講,互聯網還是在解決我們企業的市場問題。

今天,我們消費互聯網在全球是第一,但是消費互聯網或互聯網消費,是不是已經到頭了?我覺得沒有,這才剛剛開始。很多工業品,尤其在B2B的領域里,互聯網才剛剛大行其道。尤其是工業互聯網,有一個核心就是所謂的智能化。所以,如果我們廣義地去談互聯網,一方面要解決企業市場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解決智能化問題,解決企業的效率問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年產200萬噸的水泥廠需要12000人,20年前需要2000人。現在需要多少?需要200人,而最新的智能化工廠只需要50人。所以我說,智能化讓管理變得簡單了。

過去要管一個12000人的企業,管人非常重要,所以管理的核心就是組織。我以前在工廠當過處長,很多科室、處室,層級很多。原因是什么?人多。人多管理的工作就多,要出效率,組織的任務就大。現在人少了,也減少了管理的工作量。所以,智能化真是個好東西。

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大家都知道富士康是一家人員密集型的企業,一個工人挨著一個工人地加工東西。過去一個車間需要380多個人,現在成了無人工廠,叫“熄燈工廠”,只需要30個人。這30個人拿著手電在里面巡視巡視就行了,所有生產過程都是機器人自動組裝,不再是過去的那種“血汗工廠”。

現在,云南白藥的牙膏生產也都智能化了,都是機器人干活,每個機器人都有一個代號。當時,他們請我去講課,有位干部站起來提問說,智能化的確很好,但將來工人去干什么?這該怎么辦?其實,他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我5年前去歐洲參訪一些自動化、智能化的企業,也問過歐洲人這個問題。我今天從社會分工層面暫時沒法回答你,但在哲學上可以回答你。

工業革命以來,我們始終就是一次一次地圍繞提高效率、減少人的直接勞動這個方向,不斷地在用機器代替人。每一次變革的時候都會出現過剛才你說的那種憂慮。但是,這么多年過來了,每次革命都帶來新的繁榮。所以,你真的不用擔心。

從哲學上,這個問題是說得通的。人過去按勞分配,那是沒辦法,只能用勞動創造產品,如果現在機器人幫我們去創造了,那我們就按需分配了嘛。人干嗎一定要去裝牙膏呢?裝牙膏肯定不是人的興趣所在。到時候,我們不用勞動就可以分到錢。所以我認為,智能化也會改變我們的分配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

互聯網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提示,就是“+”的概念。這個概念挺重要的,我想起當年的諾基亞,認為手機有接聽的功能就可以,但蘋果是從做電腦過來的,就想把電腦放在手機上。這個想法就造成了諾基亞手機的覆滅和蘋果手機的崛起。諾基亞的總裁說,我們其實什么也沒做錯,但是我們倒閉了。應該說,他在管理上沒有做錯,正確地做了事情;但是,他在經營上做錯了,沒做正確的事。

老福特最大的發明,不是發明福特汽車,而是他認為,人人都要有輛汽車。現在,電動汽車要解決什么問題呢?汽車里彎曲的屏幕、語音識別系統等都在飛速發展。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的概念,這非常重要。

我過去在國藥做過健康產業,在河南新鄉做了一家醫院,擁有5000張病床,是河南最大的醫院。過去醫院靠什么呢?主要靠藥,最近藥品降價,比如大家知道的心臟支架價格下降了90%。我比較擔心,他們賺不賺錢。結果他們說,我們5000張病床都有陪床,這是一大特色。那么多人住在醫院里,這一天光賣衛生紙就能賣不少啊。所以,這就叫“醫院+”。

所以,做企業真的是挺好玩的,可以觸類旁通,由此及彼。


資本:錢要變成資本
撬動創新創業


我是做上市公司的,現在一天到晚研究資本。如果缺少資本,什么創新創業都做不起來。這不是我的說法,大家可以去看熊彼特1912年寫的《經濟發展理論》這本書,他認為資本就是企業家勇于創新的杠桿。其實,資本根本的用途是什么?就是我們把錢存在銀行,銀行給了企業家,干什么去了呢?創新創業去了。創新創業賺了錢再回到銀行,銀行再給我們。轉了一遭,錢變成了資本來撬動創新創業。

在《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上,共586個獨角獸,其中美國有233個,中國有227個,僅差6個。兩個國家的獨角獸數占了全球獨角獸總數的80%,中國的獨角獸分布在哪兒呢?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這些地方的獨角獸數占了中國獨角獸總數的82%。

為什么獨角獸都在這些地方呢?因為這些地方是創新和資本的結合地。創新也密集、資本也密集,它們之間又能很好地結合,才產生了獨角獸。所以,資本至關重要。

我到一些省份去,他們跟我說,現在最缺的就是錢。我糾正了一下,你缺的是資本,不要老講錢。錢有資金,也有資本。但是,用資金的代價很大,如果完全靠貸款,完全是靠間接融資,你的成本就很高,而且還有剛兌的問題。想到明天要還,你拿到錢也沒法高興。資本雖然也有成本,那就是你要給人家回報,但它沒有上面那種成本和風險。

現在,我們在做資本市場,去年推出了科創板,今年創業板、注冊制落地。資本市場每改革前進一步,我們的企業創新就邁進一大步。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于資本市場的意見,首先就是要推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的注冊制,增強市場的包容性。我們講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講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市場有買有賣就可以了,但是把制度建好,對犯規要零容忍,所以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上市公司怎么治理,也很重要,關鍵是要注意兩點:第一,大股東尊重上市公司的獨立性,不得侵害上市公司的利益,這是一個核心問題。第二,信息的真實性,不得做假賬。把這兩個紅線中的紅線盯住,我覺得不會出大問題。市場化需要好東西,大家都希望實行注冊制,都希望上市。但是,法治化必須要同時跟上。如果市場化和法制化分開,那會一塌糊涂。

最后,我統計了一下千億市值的公司,我們國家A股公司做到1000億市值的有124家,如果加上港股,以及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一共205家。2018年的時候只有60家,這兩年我們的千億級市值公司翻了一番還多。也就是說,我們目前在資本上創造了不少高市值的公司。從這些高市值公司來看,我們會發現一些基本的共同點:

第一,它們一般都是在所謂的大市場空間或高成長的行業里。

第二,它們往往是行業里的頭部企業。

第三,它們往往有特殊的技術和專長,或者特殊的品牌。

第四,長期以來規范的治理。高市值的公司在股本結構和控制人上都比較穩定,一般也不會觸犯法律法規,比較穩定地走了過來。

所以我就在想,我們做資本市場的時候,一是要打開門請大家進來;二是現有的低市值公司,通過改善上市公司質量,也得把市值做起來;三是還得打開門,干嗎呢?退市常態化,不行就退。上市公司這一群體是優等生,你學習不行了,得退級。有升級,有退級,好好學,學好了再回來。我國香港地區很多公司上市、退市、再上市,不罰錢,退市也不丟人。不適應這個市場的就退出,違法違規的是少數。

美國上市公司的半衰期是10.5年,也就是每十年半的時間,現行的上市公司有一半就沒有了,或被重組掉了。所以,美國現在有51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但在過去這么多年里,陸續退掉了1萬多家上市公司,也就是上得快,退得也快。所以,要用市場化、法制化的眼光去看我們的上市公司。

我的看法是,“十四五”期間我們的資本市場一定會迎來一個穩定健康的新發展期,資本市場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的底氣和力量所在。資本市場對我們的創新創業,乃至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