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需求側進化、新技術出現、流量紅利消退、政策扶持等都在不斷地推動著產業互聯網發展。但歸根到底,只有產業升級才是真正促其發展的內在動力。
當前,產業升級的痛點與機會并存,互聯網對產業的影響越發凸顯,互聯網主體正逐漸滲透到產業和全產業鏈中,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
互聯網巨頭對于產業互聯網的不斷加持讓很多企業都看到了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滾滾紅利,人人都試圖從產業互聯網的大潮里分得一杯羹。但,若想撬動產業互聯網這個大球,還需要一個有力的“支點”,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支點”到底是什么?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
首先我們得思考:實施產業互聯網的標準是什么?
市場體量大
這是產業互聯網的精髓所在。與消費互聯網所面向的個人端不同,產業互聯網面對的是企業端,是企業內部以及整個產業鏈的互聯網化,涉及的是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市場,互聯化所產生的效益才足夠驚人。
產業鏈冗長
產業鏈中的上中下游企業總數繁多,且具備典型的“小、亂、散”等行業特性,造成企業碎片化的程度高、行業集中度低,這就有了互聯網提升效率的可能。
價值鏈復雜
產業的過去價值鏈很復雜,從研發、采購、生產、分銷等每一個環節利潤都很少,這樣就有機會把當中的渠道砍掉。
信息不對稱
買賣/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尋找/比較買賣雙方的成本高。一旦互聯后,就能使雙方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存在賬期和三角債
很多產業普遍存在行業賬期和三角債問題,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使產業鏈上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獲得資金的支持。
以上的問題,都是真正推動產業互聯網爆發的重要因素。而在眾多產業中,大宗商品的這些問題上又顯得更為突出。
再者,大宗商品還擁有撬動產業互聯網的先天優勢。
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大
價格波動大是大宗商品最致命的特點,這就造成其交易過程中資金分散、交易層級多、信息不透明等痛點,使得對交易的要求變得復雜。
大宗商品產能最為過剩
大宗商品如農產品、鋼鐵、塑料、煤炭等都存在著產能過剩的情況。產能過剩帶來的全產業鏈“全輸局面”,傳統商業模式已經難以持續,例如傳統糖廠、貿易商等營收增速不斷下滑,凈利率始終處于較低水平。
這樣的產業環境,又給產業互聯網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了推廣良機,新的商業模式推廣階段受到傳統商業模式的抵制障礙也會大幅減小。
而且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給大宗商品帶來的邊際效應也最為明顯。一方面,大宗商品產業的本身利潤低,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業績彈性。另一方面,大宗商品體量巨大,數十萬億貿易總額,成本降低哪怕只有1%,也代表著擁有數百億的利潤空間。
因此,以大宗商品撬動產業互聯網必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產業互聯網落地于大宗商品也將帶來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的市場。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