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上的優化方法很多,但是各種優化策略之間存在明顯沖突:
比如為降低生產成本就得大批量生產,但是批量生產會導致庫存;按照客戶需求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又會導致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增加;比如采購要降價就得上量,但上量會導致庫存風險;想要反應快就得生產調整快,導致切換成本高...
如何享受到各種策略的優化效果,同時又能避免不利影響?我們提出了供應鏈優化三個層次的理論。
我們把供應鏈優化分為三個層次:供應鏈網絡優化、供應鏈計劃優化、供應鏈執行優化;三個層次優化依次遞進,計劃優化以網絡優化的結果為前提,執行層面優化以計劃優化結果為前提,就能夠避免各種優化策略的沖突,實現總體績效更優,得其利而不必受其害。
理解三個層次優化關系,全面推進三個層次優化,就能發揮各種優化策略的價值,最終實現供應鏈顯著提升。否則,可能進一步退兩步,徒耗資源與時間。
客戶需求點、倉庫、工廠、供應商相當于點;實物的流動相當于線,點和線構成網絡,這就是供應鏈網絡(點擊進入),這堂課我們有細致講解,供應鏈優化,首先要對網絡進行優化。
供應鏈網絡有一些基本的優化原則:星形網絡是最佳網絡;在滿足響應時間前提下,倉庫應該盡量少;庫存應該集中控制而不是由多個業務部門分別控制;應有一個倉庫配備全品種,而區域倉庫配備主銷品種;一個倉庫缺貨,要避免就近RDC調撥;產地入倉模式要盡量變更為銷地入倉模式,等等;
很多企業對供應鏈網絡的優化原則缺乏理解,以直覺來指導網絡設計。比如,為了加快訂單響應速度而多設倉庫靠近客戶設倉庫;一個倉庫缺貨,就近倉庫調貨;比如:為了應對搶貨難題,每個銷售區域都設置一個區域倉;這些都是想起來很合理,但是實際上極大影響供應鏈效率、有很大負面影響的策略。
供應鏈網絡優化不止是各倉庫規模、分布方案與覆蓋范圍,還包括兩個非常具體的策略。一是:接到訂單從哪個倉庫出貨,尤其是訂單品種多就近倉庫不能滿足情況下的出貨倉庫選擇;二是:每一個倉庫庫存減少后從哪里補貨?如果這兩個業務規則沒有確定下來,供應鏈網絡就無法優化運行。
供應鏈網絡確定后,整個鏈條的優化運營就由計劃體系來指揮。計劃優化是以倉庫為對象的,包含三個環節:預測市場需求,確定合理的倉庫安全庫存水平,制定補貨計劃或者說是主生產計劃,這實際就是進銷存。
確定的供應鏈網絡是計劃運行的前提,因為供應鏈網絡優化要確定每一個倉庫覆蓋的區域范圍。只有確定了倉庫覆蓋范圍,才可能針對倉庫做需求預測,否則預測的原始數據都無法選取。
需求預測就要面對準確率難題,不過水平高的企業不把準確率當回事,他們只是盡可能提高預測頻率,通過提高預測頻率來應對預測不準的難題。安全庫存是另一個優化重點,很多企業因為安全庫存邏輯不對而導致大量過量庫存。安全庫存一是要模型正確,二是要動態變化,最好有系統自動對安全庫存進行更新,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庫存水平始終處于合理值。
補貨計劃主要考慮市場需求,同時兼顧供應產能和不確定性。補貨計劃要以‘可達成'為編制原則,下達的計劃都是可以執行的,不用讓工廠去考慮材料齊套性,也盡量不要采購部門去采購比提前前還短的緊急需求。這都需要計劃體系有前瞻性設計。
計劃的輸出結果還需要經過執行層面處理,才能變成執行指令,這種處理就是執行優化。執行層面優化類似精益改善,是很多散點式優化,不斷精進的優化。
執行的基礎是供應鏈計劃,比如,計劃告訴我們未來15天每天需要的物料數量,我們應該如何下單:我們可能把A物料三天的需求集中一次下單,因為這樣運輸最經濟;也可能把B物料四天的需求一次性采購,因為要去拿上游廠家的批量折扣。執行層面常常要進行權衡,在庫存與成本之間進行小范圍權衡,如果沒有計劃,不知道庫存風險有多大,權衡就沒有基礎,所以基本上都是盲目的權衡。
對于配送環節,可以定義訂單日歷、采取線路配送,假如針對每一個門店都自動計算補貨數量,但是按照線路配送,可能裝不滿一車,或者一車裝不完,這就存在要對自動補貨數量做修正,這種修正,可以理解為執行優化。
對于生產環節,今天下單可能需要參考當前成品實時庫存情況,下最有可能缺貨的那些品種,生產的數量以主生產計劃為指導,同時考慮經濟批量,考慮不同品種的合理生產順序,避免過量生產。
對于采購環節:可以JIT采購,可以采用VMI模式,可以統一談價分批送貨,等等;
精益生產,精益運營實質上都是執行層面的優化。從三個層次理論看出,如果供應鏈網絡和產銷計劃做的不好,單獨執行做的好,并不一定見效。這是很多企業推行精益無法見效的一種很好的解釋。
供應鏈三個層次優化是系統全面的優化,不留死角。它可以幫助企業打造世界級的供應鏈,事實上,上述這些內容正是全球供應鏈TOP5中某企業正在做的事情。
三個層次優化是層次遞進關系:供應鏈網絡優化,主要關注的是對市場響應速度,考慮的是供應鏈的競爭力,考慮的是是否滿足客戶需求,而不是成本。這個是供應鏈所有運作的前提和基礎:計劃優化,考慮的是在滿足市場需求前提下,如何控制庫存;而供應鏈執行優化,則主要考慮的是運作效率,降低各個環節的運作成本。
企業對供應鏈的管理也要按照三個層面進行:首先考慮優化供應鏈網絡提升競爭力,其次考慮庫存風險,再其次才是考慮降本。如果順序反了,那可能導致供應鏈整體出現較大問題。比如,很多企業只強調降本,越降本企業越沒有競爭力,最后就沒落了,了解如何成功的供應鏈管理為企業創造的價值(點擊進入)
文章來源于:鄧為民 實戰供應鏈
圖片來源于:網絡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