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產業政策司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部中心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謀劃、積極推進,加快推進工業通信業產業政策轉型。
2019,著力推動工業通信業產業政策轉型 一、推進產業政策轉型優化 (一)積極推進產業政策轉型優化 一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積極推動產業政策從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型,指導部系統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轉變產業政策主要作用領域和作用方式,在新時代更好地發揮作用。二是規范工信部行業規范條件管理工作,會同相關司局梳理部內現行規范條件,提出擬保留和廢除的意見,不斷優化行業政策調整機制。三是堅持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和反壟斷審查,持續優化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四是優化調整相關領域產業政策,參與修訂新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定出臺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研究起草道路機動車輛生產管理條例,修訂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促進相關行業領域高質量發展。 (二)推進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會同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研究制定淘汰落后產能2019年~2020年工作要點,會同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牽頭組織開展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督察檢查,堅持問題導向,優化檢查方式,指導督促地方推動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二是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與發改委、教育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2019-2022年)》,推動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有效改善。同時,研究起草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政策文件。三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共110個園區入選。 (三)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貢獻力量 深入推進設計扶貧,貫徹落實《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導地方和行業組織開展設計扶貧精準對接活動,先后深入貴州、甘肅、山西、云南、新疆、內蒙古、四川7個省(區)10個地市16個區縣,舉辦10余次扶貧工作對接,邀請相關企業和專家近90人次,對接企業近100家,走訪調研重點企業30余家,培訓設計扶貧力量1000余人次,簽訂設計扶貧項目5項,并形成一批合作意向。指導公益機構為甘肅臨夏、新疆喀什等地的學生捐助近萬套太陽能燈和數千套課桌椅。 (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一是發揮《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對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的指導作用,分別在江西、遼寧、貴州、新疆、江蘇組織6場對接活動,引導各地聚焦主導產業加強合作,參與企業達到560余家,參會總規模超過1500人次,現場簽約項目36個。二是積極推動地方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建設,評審推薦2個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產業轉移合作)園區。 (五)加快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一是組織認定第四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64個、冠軍產品60個,復核通過第一批企業97個,加強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統籌銜接,改進評價指標體系,優化工作流程,支持地方建立單項冠軍儲備庫并加大培育力度,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二是認定第四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62家,復核通過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中心62個,加大工業設計市場主體培育力度。 (六)培育工業發展軟實力 一是認定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49個,積極推廣景德鎮活化利用陶瓷工業遺產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經驗,為各地和相關企業進一步完善工業遺產保護、創新工業遺產活化利用模式提供借鑒。二是部校共建清華大學工業文化研究院,依托研究院開展工業文化研究、實踐探索、人才交流、課程建設和國際合作等。三是開展企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先后在吉林、江蘇、陜西、山東、寧夏等地開展10場管理經驗交流會,在云南、湖北、甘肅、新疆等地開展5場面向中小企業管理公益培訓,對企業開展差異化指導,推廣優秀管理經驗。 二、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務質量 (一)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大公共服務平臺和體系建設力度 一是在推進工業設計發展方面,主辦2019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指導舉辦第三屆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創建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二是在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方面,指導召開第三屆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組織開展服務型制造萬里行活動,大力普及推廣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三是在推進管理創新方面,指導編制第三批企業管理咨詢機構推薦名錄,建立機械、化工行業管理對標評價指標體系,引導企業對照標桿找出差距和薄弱環節并及時改進,以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 (二)積極轉變工作方式,加強信息引導和政策宣傳 一是發揮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臺功能,梳理產業轉移的新動向、新特點,提高信息服務質量。二是組織編寫并出版《中國產業轉移年度報告(2018-2019年)》,解讀相關政策,總結轉移現狀,指導各地產業轉移工作實踐。三是及時公開發布行業動態,為社會提供行業發展信息資源,為各類企業決策服務。 2020,努力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2020年,產業政策司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焦產業政策作用領域,轉變產業政策作用方式,積極推進產業政策轉型,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工業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一、積極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進一步推進產業政策轉型,指導各地加快推動工業通信業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加強部產業政策協調管理,開展產業政策第三方評估工作。持續做好新制定政策文件的公平競爭審查,配合做好工業和通信業領域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等工作。 二、營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生態環境 研究提出完善制造業產業生態、提升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政策舉措,提出幼稚產業產品綜合扶持政策建議。持續推動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督促地方整改在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開展淘汰落后產能政策評估。 三、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制定發布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示范遴選,繼續開展服務型制造萬里行等活動。落實《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工作。培育和指導創建若干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提升工業設計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能力水平。開展設計扶貧專項行動,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四、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研究制定新時期推動制造業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修訂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開展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基地認定工作,組織開展產業轉移對接活動,發揮國家產業轉移服務平臺的作用,精準指導各地產業轉移工作。繼續編制產業轉移年度報告,強化信息引導作用。 五、完善優質企業培育體系 研究制定培育優質企業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中小企業開展協同創新。繼續開展制造業單項冠軍的遴選和培育,發揮好單項冠軍企業的示范作用。開展企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推廣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 六、發展工業文化,努力提升工業軟實力 認定并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研究提出推動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政策舉措,開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法研究論證,探索研究紡織行業工業文化軟實力助推行業發展的路徑模式和政策措施建議。研究創建工業文化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各地舉辦工業博物館、工業旅游相關活動,提升工業文化社會影響力。
來源:人民郵電報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