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華為是如何打贏數字化轉型這場戰爭的?

2016年,華為提出“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開始實施“Digital First”(數字化領先)戰略,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未來五年唯一的戰略變革方向,決心打贏這場同時面向“基礎管理”和“未來發展”的數字化轉型戰爭,打造全連接智能華為,成為行業的標桿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

 

一、華為為什么要打這場戰爭?

華為盡管是一家“非數字原生企業”(如互聯網企業),但業務本身就是與數字產業打交道,為什么還要提出數字化轉型?

華為創立于1987年,經過近三十年發展,已擁有18.8萬員工、20多個運營中心、14家研發中心、36個聯合創新中心、1000多個辦公地點、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對復雜的業務和全球的布局,華為每年將營業收入的2%投入到信息化系統建設。2000年之前,華為上線了MRPII(物資需求計劃);2000-2005年,華為進入海外市場,實施了研發變革、供應鏈變革;2005-2010年,華為推行全球化戰略,實施全球網絡、全球ERP(企業資源計劃),并對財務、CRM(客戶管理系統)進行變革;2011-2015年,推行以提升運營效率的“5個1”工程(P0前處理1天、從訂單到發貨準備1周、從訂單確定到客戶指定地點1個月、軟件從客戶訂單到下載準備1分鐘、站點交付驗收1個月),目標是打通相關流程和IT流程。

華為信息化系統建設其實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是名副其實的標桿。然而,華為是一家時刻有著危機感的企業,“自我批判”是其企業文化核心理念之一。數字化浪潮的到來,華為很快認識到數字化將重塑每一個企業,一切產品將成為智能終端,一切業務都可數據化,所有行業都將走向服務,所有企業都將IT化。當前的信息系統已經難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變革重塑。華為檢視自己的問題主要是:

一是IT架構十分封閉。與很多企業一樣,華為IT系統基本上是功能化、煙囪化和封閉式的,數據不少是靠人錄入,非常容易造成賬實不清等問題。最讓人驚訝的是,轉型之前華為ERP的庫存帳實一致率只有78.6%,這給企業經營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像華為這樣高水平管理的企業賬實一致率僅有這么高,其他企業可想而知。

二是以服務內部管理為主。華為早期以標準化產品為核心,所有業務流程的設計是端到端的流程,面向功能,重點服務內部條線管理。大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組織日趨復雜,部門墻厚重,華為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如當時華為產品交付人員要打開26個IT系統,要進行30多步操作才能完成正常的業務活動。

三是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島。華為在不同階段建立了600多個IT應用,適應了業務的需要,但也造成了相互之間的層層壁壘,使得公司內外部信息無法有效流通,眾多高價值數據只能在自身系統的小圈子里“打轉轉”。讓華為最具緊迫的是互聯網原生企業通過數據建立了新的商業模式,數據成為業務鏈條中的核心資源,而華為內部高昂的數據溝通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性和連通性沒有辦法實現,數據無法變現,無法在更大的格局與價值鏈條上發揮價值。

其實,這三個問題是當下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華為認為基于舊有IT系統是無法保持領先地位,數字化轉型是必經之路、必須打贏!

 

二、華為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

華為是一家執行力很強的企業。在確定數字化轉型戰略之后,華為隨之進行自身變革,加快推進實施、快速超越。

(一)任正非親自領導、“IT鐵三角”混合推動

華為認為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是文化、組織、人才的轉型,轉變人的意識、改變運作習慣、調整利益分配,這是變革最具挑戰的部分,轉型必須自上而下推動。此次數字化轉型,任正非親自領導掛帥,建立“IT鐵三角” 組織全面推進。

這個“鐵三角”由業務使能團隊、IT服務化平臺、運營指揮中心構成。業務使能團隊(Business Enable Team,也可以稱業務賦能團隊)是一個重大改變,改變了IT部門的定位。原來的IT團隊主要做工具裝備,以“貼心的服務贏得業務滿意”為宗旨,現在則是以“持續的能力提升贏得業務尊重”,角色完全不同;服務化平臺由各自獨立的系統、模塊整合而成,是統一的云化IT服務平臺,支持多種云,支撐業務發展;運營指揮中心則承擔智慧化運營的角色,做到隨需而動。“業務說IT不行,IT說業務需求不清,運營不能發現問題”,這是一個IT傳統難題。華為構建技術業務一體化團隊,主張“全營一桿槍”實現“利出一孔”解決業務問題,從根上來解決業務需求與系統平臺不匹配這個頑疾問題。

(二)以體驗、效率、效益兼得為目標

華為數字化轉型思路以價值主張為起點,以數字技術為支點,通過新數字平臺搭建改變關鍵資源的結構,改變工作方式,架構性改變成本結構,突破舊技術體系下商業模式的限制,結構性降低運營成本和提升效率,同時做到產品好、體驗好、成本低。

產品好、體驗好、成本低尋求的是體驗、效率和效益三條路徑的同時達成。很多企業轉型目標都會涵蓋這三點,但實際很難兼得。華為認為當前已經具備了條件,有三個核心關鍵:一是可以用數字化技術打通客戶連接,突破企業與客戶的邊界,客戶與企業無縫連接在一起;二是用智能化工具解決生產與管理效率問題,如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應用,確定性業務自動化,現有效率瓶頸再突破;三是用平臺結構化來提升服務與運營效率,數字平臺(HIS,Huawei IT Service)是強大底座,用平臺連接生態各方,服務聚焦體驗創新、流程創新、模式創新,從不同的側重點來構建人-業務-知識-物的更好連接,在追求客戶滿意的同時,追求效率效益提升,最終實現質量更好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更低的成本。

(三)“業務和技術”雙輪驅動

不少企業一提到數字化轉型,就會提到數字技術ABCD,但真正的數字化轉型絕不是簡單的技術驅動,一定是技術和業務的雙輪驅動。華為數字化轉型提出要用ABC,即A(AI智能化)、B(Big Data 大數據)、C(Cloud 云平臺),但還有一個倒過來的ABC,即C(Customer,以客戶為中心)、B(Business 回歸業務)、A(Architecture架構牽引),這個倒ABC位居左側,起牽引作用,從業務層面與ABC進行匹配,雙輪驅動。


不少企業把“轉型”掛在嘴邊,但更多的是跟風,經常還用“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等自嘲,想不清自己為什么要干,要干成什么。華為這個轉型理念,體現出企業數字化轉型一個樸素的本質:即回歸業務,實時感知,為客戶創造價值。

華為雙V模式很好地回答“為何要變”的問題,同時明確了提升用戶滿意度和生產效率是業務主管的責任,推動數字化轉型也同樣是業務主管的職責。不少企業IT系統往往是信息部門發起,IT部門說服決策層和業務部門認識到系統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少是“要我上”、“要我適應”、“要我配合”,干起來往往脫離了業務,脫離了目的(如實時感知),脫離了企業要“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個本原。

 

三、華為數字化轉型重構了什么?

華為數字化轉型涉及業務的優化和創新、戰略的制定、組織的重構,是一次企業的整體轉型,是一種重生之路,重新定義了客戶價值主張、增值流程、工作方式。

(一)重構價值主張:客戶體驗優先

與傳統企業相比,以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最突出的商業優勢是客戶體驗好,這種體驗優勢完全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之上,“客戶數據感知”是每個傳統企業必須盡快補足的短板。

華為將搭建客戶數字觸點放在平臺架構的最前端,目標是打通“五類用戶”(客戶、消費者、合作伙伴、供應商、員工)的接口,構建一站式體驗,用數字化手段做“深”連接,追求用戶滿意,體驗優先。這個“深”連接,在于以人為中心連接團隊,以場景驅動快速連接業務,以全渠道連接裝備,全方位理解用戶需求,優化處理流程,提升用戶體驗的一致性,用數據整合多渠道,也為應用大數據進行可預測的市場營銷提供了可能。信息化是內向視角,是管控思維;數字化則是外向視角,價值主張是將用戶需求與體驗放在第一位,是用戶思維。

(二)重構增值流程:提供服務場景

傳統信息化往往是流程驅動型的,多是把線下業務流程通過軟件技術搬到線上,從而提高企業內部的效率,這與傳統產業時代特征有很大關系。在這個階段,企業雖然面臨的市場環境復雜,但確定性相對強,企業需要關注內部效率,通過信息化提升效率,從而取得競爭優勢。

在數字時代,數字化服務模式是企業創新的焦點。華為將線下業務轉變為線上辦公、作業、交易、運營等四大場景,現有業務被劃分成68個非常離散的業務服務場景,對17大流程做全面的服務化改造,形成900多個能力集,按前端業務場景編排,形成場景化的方案,就像積木一樣可以快速搭建客戶服務。這樣可以面向豐富、個性化的用戶需求來分解服務,形成標準化的集合,通過不同組合來提升客戶滿意度,形成了一個大的服務市場。增值流程的理念由“功能”轉變為“服務”,IT由原來的“做功能”變成“做服務”,服務是積木塊,是需求響應池,按需提供,隨需而變。

(三)重構工作方式:應用智能化工具

運營成本持續走高是當下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數字化轉型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成熟工具可以重構制造流程與服務流程,為企業控制與優化成本提供了新的可能,得以構建出全新的“數字化主動型供應鏈”。

華為將智能機器、智能服務優先對準高頻、海量、復雜作業場景,讓制造與服務流程更加智能化、無人化。智能服務在采購、財務、客服領域應用最快,如財務的智能化報賬,客服機器人等。對全球化經營的華為來說,數字化工具支持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行工作,可以更廣泛更快地進行溝通和響應;數字化平臺的整合也打通了各環節數據源,提升了決策效率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能夠實現在數據驅動下的決策制定,計劃、訂單、物流、流通、制造、產業鏈管理全部實現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由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

四、數字化轉型給華為帶來什么價值?

華為原來是一家典型的依照國際標準做通用產品服務的公司,數字化轉型使華為建立了一個能夠快速迭代、不斷變化的平臺,體驗、效率、效益三者驅動,快速響應千變萬化的客戶需求,幫助業務“多打糧食、增加土壤肥力”。價值主要體現在三點。

一是擴大了營收。轉型之初,華為提出未來五年收入增長1倍,人員不顯著增加。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5215億元,2017、2018分別增長到6036億元、7212億元。正是“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自身推動數字化轉型戰略,華為打造出一個智能、融合、開放、安全的端管云協同數字平臺,助力客戶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2018年年底,700多個城市、211家世界500強企業、48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二是提升了效率。華為通過數字化轉型,關鍵業務數據對象全部進入數據湖,支撐絕大部分業務場景的數據在線生成,滿足業務數字化運營需求,讓客戶、合作伙伴的交易更快捷、更安全。華為訂單到發貨所需天數比2014年降低了60%,數據質量比2014年提升了50%,銷售評審決策周期比2014年縮短了57%。

三是構建了生態。在數字時代,企業的關注點不是擁有多少資源,而是整合資源為用戶提供價值的生態能力。華為數字化轉型,支持多云管理,融合數據資源的業務創新空間得到了拓展,重構了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流程,推動業務更加開放、創新、生態。華為作為生態的推進者,正式發布了全球伙伴生態圈平臺,更有效地進行整合,重塑組織邊界,共享數字服務,得以構建出生生不息的生態系統。

對于如何打贏數字化轉型,華為總結有這么幾點:一是要有很強的戰略決心;二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這是一個根本性原則問題;三是業務與數字技術雙輪驅動,雙V模式是方法論;四是眼高手低,在方向大致正確下,堅持持續的創新優化,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小步快跑。所有的行業都會受到數字化的沖擊,區別僅是程度和時間而已,數字化轉型將是每一個企業必須要打贏的一場戰爭!


來源:賀宗春,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