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信息技術,也就不可能有數字經濟。
我講一個例子,紐約時報已經有130年的歷史了,100多年來它都是紙質的報紙,現在要把它電子化。100多年前的報紙都發黃了,你現在拿什么技術去掃描那些文字?都掃描不出來。怎么辦?大家上網,經常遇到網上要跳出來四個扭來扭去的字,你要認得了網頁才能打開,叫驗證碼。它要區別你是人還是計算機。紐約時報怎么辦?拿照相機把報紙上的每一個詞拍下來,當然了它要附上哪一天哪一版在哪個位置的詞,把它當照片貼到網上。你認得扭來扭去四個字后,上網輸入驗證碼的時候,以為后邊那幾個字也有用,你就幫它認了然后敲擊輸入。《紐約時報》130年的報紙的數字化工作,在幾個月內,由網民不知不覺地幫它完成了。《紐約時報》一分錢都沒花,當然網民也不知道做了這個好事。
數字經濟對中國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那么數字經濟究竟怎么衡量?有不同的衡量方法。
數字經濟會取代實體經濟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給的方法是產出法。包括我們的手機生產,個人電腦生產,以及電信運營服務,整個收入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是多少?在中國差不多每年是6%到7%之間。另外再有一項是信息技術利用到傳統產業里頭改造,使傳統產業附加的增加值,這部分大概是20%多。2016年大概兩項加起來占到我們國內生產總值的30%,就是說國內生產總值里頭30%左右的是數字經濟的貢獻。當然跟美國比還是有差距的,美國占到40%多了。另一種衡量方法,麥卡錫是用投入法。就是說你個人的消費者為了購買信息產品,還有為了享受信息服務,你付出了、支出了多少,政府和企業又支出了多少。麥卡錫算出來,中國為了信息技術支出這部分,比例超過了美國。
埃森哲是從整個勞動者人口里頭,數字化的素質怎么樣?有多少勞動者是從事數字化工作的?另外,國家的數字化轉型的環境怎么樣?還有,資本中有多少是投到數字化方面的?用這種方法衡量,中國比較低,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所以應該說中國在整個投入方面并不落后。我們現在非常重視數字經濟,但是我們整個軟環境還有待改進。
數字經濟所對照的是傳統經濟,而不是實體經濟。數字經濟本身它也是可以用在實體經濟上邊,它也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十九大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就是說它本身是可以融合進實體經濟的。當然實體經濟確實受到了一些沖擊,包括我們電子商務等等。這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變化,現在實際上像阿里巴巴也準備要搞門店了。阿里巴巴最近要收購“餓了么”,也要線上線下聯動了。所以實際上只是怎么能把它更好地結合?當然,現在電商的這種發展,包括未來人工智能等發展,是會影響到一些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不可能隨著互聯網發展,所有行業都一成不變,有些行業會發展得更好,有些行業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怎么改變。
在這點上,無論互聯網怎么樣,是不會完全取代實體經濟的。只不過它分流了實體經濟的很多業務,有些應用改變了。所以我認為總書記十九大提出來,希望能夠達到深度融合,把新的一些技術用到實體經濟上,使它產生更好的競爭力。現在也可以看到,一些實體商店也開始往電商化的方向發展,也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包括我們的金融機構,也做這種移動支付等等。所以我認為,將來可能你很難分清哪些是原有的實體經濟,哪些是新的一種技術模式。兩者會更緊密地結合。
當然對于個人而言,對于每個從業者而言,是有一個轉型的痛苦。也可能原來所熟悉的工作會遇到挑戰。我們都需要學會在數字化轉型階段該怎么適應未來的社會的需要。
未來的互聯網就是工業互聯網
我們現在的互聯網主要還是個消費互聯網,面向消費者的應用。電商在中國應該說發展得不錯,麥卡錫公司曾經比較過中國和美國的電商,無論在電商的買家數量、賣家數量、銷售比例以及占社會零售額的總額的比例,中國都遠超過美國。那么當時它認為,中國消費互聯網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是4.4%,在2014年。而美國同期呢只有4.3%。中國的網民一半的人都在網上買東西。消費者電商的比例是50%,可是中國企業電商的比例是8%,而美國同期,企業電商的比例是80%。
現在走到了工業互聯網這個階段,未來的互聯網就是工業互聯網。如果所有工廠都聯網,那么它帶來的價值,以及對整個網絡的影響貢獻就會更大。
通用電氣公司算過,大概到2025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來自于工業互聯網。它只算了幾個行業,像飛機、石油、電力,高鐵、醫療等等。未來15年,假設工業互聯網只對這些行業產生1%的貢獻,是多少呢?從兩、三百億美元到九百億美元,這樣經濟增長的紅利。而數字化的轉型,所有的行業加起來,十年內要給全世界的經濟帶來一百萬億美元的 增長的紅利。所以在這個數字轉型它的效果是非常大的。
那么對中國而言,互聯網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波士頓咨詢公司曾經評價過2016年二十國集團的國家互聯網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排第一位是英國,占到12.4%。英國為什么脫歐啊?它的日子過得比其它歐洲國家好,它不想跟別人玩了。排第二位是韓國,排第三位是中國。中國比美國還要好,所以為什么?中國正處于一種數字產業轉型的時期。中國要由中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中國正需要數字化轉型。我們應該說,還處再一個工業3.0、2.0并存的世界,數字化轉型給中國帶來的紅利,比其它國家還要更好。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提出互聯網+。實際上在這之前,德國提出工業4.0,1.0是機械化,2.0是自動化,3.0是電氣化,還有數字化,4.0是智能化。工業4.0是制造業加入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加入產業。
互聯網跟工業互聯網有什么區別呢?互聯網是面向人的,工業互聯網是面向整個企業的。互聯網的終端主要是個人電腦和手機,而工業互聯網終端品種很多,各種設備,包括傳感器都是。如果說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主要是面向企業,那么中國的互聯網+不僅僅是工業互聯網,中國的互聯網+還包括了消費互聯網和政務互聯網。
是不是我們現在消費互聯網的技術直接搬到工業互聯網就可以呢?不完全。一般而言,消費互聯網盡管我們面向十多億的大眾,但在實際上,消費互聯網是共性的,而工業互聯網在不同的行業,甚至同一個行業的不同企業,它都是個性的。工業互聯網跟物聯網也不一樣,物聯網是個傳感器的架構,工業互聯網是個云計算的架構。
國外的制造業轉型,很多制造業公司自己轉型成了信息技術公司。我們過去認為,傳統制造業公司跟信息技術公司,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波音公司設計和制造飛機要用八千多種軟件,其中一千種在市場上買得到,七千種要自己開發。所以波音說,我也是軟件公司。西門子是個傳統制造業公司,可是它現在有一萬七千個軟件工程師,西門子說,它在歐洲是排第二位的軟件公司。而中國制造業轉型在這點上是有不少的差距的。我們制造業公司很少能自身轉型成為信息技術公司。而我們信息技術公司,像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中興都很希望進入到工業互聯網的領域。但是它們有信息技術,可是它不了解這個工廠的整個流程,它對整個制造過程不了解,所以兩者的結合比較難。所以整個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我覺得好象不像消費互聯網那么容易。
互聯網提供全新的產業模式
工業互聯網發展,著重還是制造業。我們要首先考慮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過去我們認為一個工廠有個數控車床就很好了。我們用一個固定的程序,設計好的程序,然后按程序對工件進行加工,但工件隨著時間溫度的變化,甚至連材料的一些微小變化,它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完全固定的程序加工,這是不科學的。所以數控,還有數字化制造并不是制造的終點,我們希望把數字化制造要向智能化制造轉變。所謂智能化制造是什么?就是說在加工的過程中,利用傳感器實時檢測我們的工件的狀況,然后修改程序,使得加工更科學。
1材料設計精英化
當然整個制造里頭離不開材料。我們國家的C919的飛機已經試飛了,但是它還要有一個過程,要拿到適航證,而且目前C919飛機里頭,發動機還是進口的。我們國家也在大力研發發動機,當然過去我們研發發動機的材料,發動機的葉片,是高溫高速高壓,我們過去試驗的時候,總是發現,試一下這個材料,不行,換一個配方,不行,再換一個配方。有點像炒菜一樣,不行加點鹽,不行再加點水,很不容易找到最優的組合。而美國利用大數據,把材料從最原始的材料的分子結構、金相組織、纖維組織到整個材料的成形,到材料最后的使用壽命,從底下到最終的成品,通過大數據建立一個數據庫。當你要什么材料的時候,就從最終的使用需求反過來導出要什么樣的材料,這是科學地設計材料。美國人提出來,這種方法叫材料基因組。就是說先把材料的基因找出來。那美國人認為,用這種材料基因組的辦法就可以使發現開發使用材料的整個速度提高了一倍。
2產品設計網絡化
互聯網可以幫助我們通過網絡的設計更好地集成各方面的力量。有一個例子,浙江大學跟杭州汽輪機廠合作,開發汽輪機。一個汽輪機有非常多的零件部件。過去要把這些零件和部件做出來,然后把它倒在一起,再看看公差配合,如果做不好還得重新加工。現在在網絡上設計,你就可以很好地簡化這個過程。當然光設計出來還不夠,還需要仿真試運行,還需要讓它實實在在地試運行,相當于在網上試運行,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大大加快了整個設計開發的過程。像豐田、菲亞特、東芝這些公司,它們現在利用這個技術,把整個設計開發的時間縮短了30%,當然中國國內也有一些企業是這樣做的。
3改造升級實時化
現在企業里頭還要搞數字雙胞胎,什么叫數字雙胞胎?我們在生產線上運行的一個裝置,我們在網上有一個一模一樣的裝置。通過生產線的實際情況,反映到我們網上這個裝置,我們修改網上的裝置,就可以修改生產線上的裝置,讓生產線上的工件按照我們的意圖去做,甚至我們銷售出去的產品都可以這樣控制。實際上,“三一重工”把它的很多重型設備賣到非洲,通過傳感器收集遠銷海外的這些裝備的信息,它能在實驗室看到這些裝備運行狀況,以便提前發現有沒有問題,提前去修理,那么這樣大大地為客戶改進了服務。所以數字雙胞胎也是未來的一個好的辦法。
4運營方式眾包化
互聯網的出現,為我們產品的設計眾包化創造了條件。像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也做飛機發動機的,它所有飛機發動機的零件它都做的,當然它并不見得滿意。它把其中一個發動機的零件叫做發動機托架,把這個托架的設計要求公布到網上,同時把三維打印工具也放到網上,它說全世界的哪個網民,能按照我的要求幫我們設計。最后,它從全球征集了700件作品,最后優勝的作品,是馬來西亞一個28歲的年輕人設計的,完全達到通用電氣公司的發動機托架的設計要求,重量比通用電氣公司資深工程師設計的減輕了85%,通用電氣公司獎勵了他一萬美元。所以網上有很多擁有這種聰明才智的年輕人,他們并不見得為了金錢,而是他們希望證明他們的水平。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大門已悄悄開啟。但數字經濟重構的,絕不僅僅是制造和消費,還包括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下一步我國的第三產業該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下一代互聯網、區塊鏈究竟會讓人類社會走向何方?
未來最有價值的產品是服務
數字化轉型不但是工業,還包括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
中國的整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50%,我們一、二、三產業,第三產業大概超過50%了,但是我們生產型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例是比較低。我們整個生產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大概只有15%到20%。而發達國家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70%,生產型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例也是70%,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生產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50%,比我們高30多個百分點。如果中國能夠在生產型服務業上提高10個百分點,可以給中國帶來12萬億元的經濟增長價值,也帶來2500萬人就業。所以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國外一些公司,服務業已經是它的主要收入。通用電氣公司是做飛機發動機的,可是它現在賣發動機的收入只占30%,為發動機提供維修保障服務占到70%。還有一個做發動機的公司羅爾斯羅伊斯,原來它競爭不過通用電氣公司,現在怎么辦呢?它說我的發動機不要錢,哪個航空公司要,你拿去,我按安全飛行小時數收費,這樣一來,它的發動機市場占有率就很高了。所以未來整個產業的方向,有一個美國企業家說過三句話,他說硬件創造的價值體現在軟件,網絡連接的價值體現在云,而商業模式的價值體現在服務。所以未來,美國老說中國搶了美國的制造業崗位,事實上它很多真正的制造,它做的很少了,他是做高端的服務。在這點上我們也要往這個方向上去發展,使我們整個經濟更健康。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隨著數字中國的發展,我們的網絡強國也會同步的發展。我總結互聯網發展之路是什么?機遇挑戰同行,風光風險相伴,未知多于已知,永遠都有故事,顛覆不是新聞,一切皆有可能,成功難以復制,唯有創新永恒,英雄不問出處,希望寄托草根,大智移云之風,網絡強國圓夢。
來源:億邦動力網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