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開始,雙11期間的海量包裹,成為物流業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阿里逐漸組建了一個高效協同的供應鏈體系,除了信息系統,阿里還希望把銷售渠道、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悉數控制在自己手上。
在阿里供應鏈體系的框架之內,又陸續有了口碑餓了么、菜鳥、零售通等實體各顯神通,共同成就了阿里供應鏈這棵參天大樹的枝繁葉茂。
口碑餓了么合并:O2O閉環形成
在阿里供應鏈行業的投資中,最令人咂舌的是對餓了么的收購。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收購是阿里新一代掌舵人張勇,在上任前點的一把火。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斥資95億美元完成對餓了么的全資收購,創下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筆現金收購。
10月12日,張勇發布員工信宣布,餓了么和口碑合并,組成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事實上,一個專注到家,一個專注到店,二者之間的合作早在阿里收購餓了么之時已有鋪墊。
2018年年初,阿里宣布將口碑納入新零售體系,并入阿里新零售的四路大軍(餐飲、電器、服裝、生鮮)。
餓了么被收購完成后,便從KA(大客戶)開始與口碑密切合作。去年4月底餓了么口碑的賬號信息開始打通,打通內容包括賬戶體系、紅包、代金券等營銷系統。
餓了么旗下配送平臺蜂鳥開始向包括口碑在內的新零售業務輸出運力。阿里逐步加大對餓了么投資的過程中,原本的口碑外賣業務,實際上已經交給餓了么運營。
到家和到店的合力,將在業務層面產生緊密協同。餓了么的外賣服務和口碑的到店消費流量互導,實現了從線上到線下的交易閉環。
除此之外餓了么和口碑還將在本地生活服務資源、即時配送能力、商家服務體系、海量支付數據層面進行深度融合。
可以說,口碑和餓了么的合并,是在新零售戰場的聯合。本地生活服務控股公司持股口碑及餓了么,但令人好奇的是,盒馬鮮生會不會并進來。
2018年8月初路透社消息稱,阿里計劃合并餐飲消費和外賣業務,其中包括了口碑、餓了么、盒馬鮮生。
阿里巴巴2019財年Q1財報中提到:電子商務、線下零售和本地生活的界限已被打破,除了餓了么和口碑,盒馬、高鑫零售等業務單元之間,也在加速發生化學反應。
一個理想的假設是,如果盒馬能夠并進來,則可能成為口碑的“大型配送站”。如果盒馬、哈啰單車、飛豬等等關聯業務都納入到本地生活服務體系中,無異于再造一個美團?
但從結果上來看,阿里成立的新公司并沒有包含盒馬鮮生。這其中或許包含了更多的現實考量:比如盒馬鮮生仍處于高速發展的早期階段,將虧損中的盒馬并進來對報表不利等等。
菜鳥:物流王牌
送貨上門和線上支付是電商的兩個輪子。
如今線上支付已經被螞蟻金服以及背后的阿里云技術處理到“無感”支付的程度,2017年雙11峰值時阿里云每一秒能夠處理并發交易額為32.5萬筆。
壓力依然處于快遞端上,因為支付環節本身是數據實驗模型下可控的,而快遞卻是一個調動無數人、車、路、貨運轉的社會系統。
根據星圖數據,2018年11月11日全網銷售直播的顯示,當天產生包裹數達到的13.4億個;這還不算一些電商平臺從11月1日開始就在做促銷活動的包裹量;如果沒有良好的快遞運轉網絡,每年創造總成交額奇跡的雙11所造成的貨物擁堵,將成為一場災難。
然而,這個災難催生了菜鳥網絡。
菜鳥網絡全稱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個大數據物流協同平臺,成立于2013年5月,在成立之初馬云曾立下規矩,菜鳥物流的員工數量不能超過5000人,這就決定了菜鳥本身不能雇傭快遞員,而只能走平臺模式,用技術手段提升運力。
菜鳥物流從一開始就避免成為一家快遞公司和倉儲公司,盡管菜鳥物流也有自身的倉儲基地,但是菜鳥主營工作一直是做其他物流快遞公司的“數據向導”,菜鳥物流要想提升快遞運輸的效率,就必須得打通倉儲配送、中轉站、末端服務驛站等“節點”,讓這些倉儲中心,能夠滿足商品到人的最短路徑。
2014年,曾主管亞馬遜物流的萬霖回國加盟菜鳥后,則著手搭建智慧物流網絡。菜鳥物流要降低的是服務于網購的干線物流空駛率,降低倉儲配送庫存率,并逐漸提升物流配送周轉速度。
菜鳥物流本質上更像是一個“快遞物流的人工智能”,菜鳥把快遞、倉配、跨境、農村和末端的大數進行獲取、建模和運算,來幫助快遞公司做好協同,很多商品運輸可以經過多家公司但是由菜鳥物流進行第三方物流合約送到消費者手上,最終提升的是用戶對商家服務的滿意度。
現如今的菜鳥,物流網絡已經基本建成。
在阿里巴巴平臺上,其智能倉配網絡聯通了全國1000多個區縣,可以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天貓超市還在生鮮領域推出了1小時送達的極速物流。
在跨境領域,基于菜鳥的全球物流網絡,中國商品運往世界各地的時間大幅縮短,很多地區從過去的60天已經降到目前的15天左右,俄羅斯、西班牙等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72小時送達。
在農村網絡方面,菜鳥搭建了覆蓋全國近3萬個村莊的送貨進村服務,打通農村最后一公里。
需要指出的是,要想解決電商配送的體驗難題,完全靠一家公司的力量依然很難。只有賦能快遞行業參與者,一起進行數據化改造,才能不斷接近所謂的“智慧物流”。
菜鳥的名字在網上也相對比較多,有“菜鳥物流”(偏行業屬性)、“菜鳥網絡”(偏數據技術屬性)和“菜鳥聯盟”(偏商業模式屬性)。其特別之處在于它把大多數快遞公司正在納入到菜鳥的網絡之中,成為“菜鳥聯盟”的成員,就像商戶們與阿里巴巴平臺的關系一樣。
各大快遞公司也可以在菜鳥物流上搭建屬于自己的系統;菜鳥高層也入股其他快遞公司擔任董事,童文紅曾任圓通快遞董事,菜鳥總裁萬霖任中通、圓通、百世董事。
菜鳥物流的誕生補齊了阿里在物流領域相對的短板,讓阿里不僅擁有在電商供應鏈及銷售端的數據,還補齊了商品流通及配送的數據,因而菜鳥對于阿里系形成完整的零售大數據意義重大。
如今,菜鳥物流估值已經達1325億元,成為資本市場上看好的輕平臺運營模式,只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市值直逼順豐。
馬云甚至提出要砸1000億投入菜鳥物流,不夠再砸1000億元.
菜鳥網絡還有一個戰略目標是做保證24小時配送到,這使得菜鳥本身也不可避免的變重,要構建“倉儲中轉站”以提升商品配送的速度;還要讓菜鳥驛站整合更多終端便利店、學校網點及智能快遞柜來改善“上門快遞”的痛點。
覆蓋供應鏈細分服務
阿里供應鏈生態圈在由大而全擴充版圖的同時,兼顧細分服務的發展。定位于智慧供應鏈平臺的零售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阿里零售通重點專注于快消品,依托阿里的科技平臺優勢和天貓的供應鏈優勢,為小店客戶定做了三大產品:城市拍檔、天貓小店和如意POS機。
目前阿里零售通正在進行的核心工作是建設智能分銷網絡和門店數字化升級。作為一款服務于小店的B2B服務產品,它瞄準解決三大痛點問題:
1、 零售通解決了貨源和品質保障的問題
小店由于自身出貨量不大,和供應商談判沒有多少籌碼,貨品價格會偏高,貨品的豐富性和質量也不一定能得到保證。零售通依托天貓的供應鏈可以協助小店主們解決這一痛點。
2、 解決了銷售和管理的數據化管理的問題
現在小店多是夫妻店或個人經營的形式,采購和銷售相對比較隨意,存貨統計難度較大,很難有精確的數據,管理也是以老板的個人經驗為天花板。零售通會給小店賦能科學數據化的管理平臺,幫助他們實時掌握銷售和存貨數據,并給予他們更好的營銷建議。
3、 解決了配送的問題
小店布局分散,配送成本較高,但是零售通一旦擁有足夠的商戶加盟和密集布點以后,它就可以實現同一區域和相同路線的規模化配送,大大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配送成本。
同時,“買買買”的模式成為阿里供應鏈業務外延的捷徑。
阿里創投和五礦于2016年3月合資成立了“五阿哥”(阿里占股44%、五礦發展占股46%),定位為提供供應鏈服務的第三方電商平臺。
概括而言,“五阿哥”做了兩件事:
1、賦能傳統供應商(鋼貿商、加工配套商為主)完成互聯網化改造升級;
2、幫助終端企業解決詢價、采購、跟進、融資等全流程的問題。
除此之外,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投資了4家國內物流企業,
5月,中通快遞獲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13.8億美元;
7月,快狗打車宣布完成2.5億美元融資,其中跟投者有阿里系的菜鳥;
12月,凱京科技C輪10億人民幣,由螞蟻金服和大鉦資本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德邦證券、滕瀾實業跟投;
同月,中交興路宣布完成7億元A輪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北京車聯網產業發展基金跟投。
來源: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華貿融供應鏈金融智庫)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