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監管趨勢日漸嚴格的環境下,供應鏈金融逐漸成為一支生力軍,如今已逐漸深入到各個領域,對我國企業和金融行業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指出,我國金融的發展應遵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四大原則,金融的發展應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并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在最新的金融監管體制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國企去杠桿,金融創新究竟怎么做,沒有標準答案。
面對萬億級別的巨大市場空間,國家要求金融機構回歸實體業務本源的大環境下,那么!商業銀行究竟如何做金融創新,供應鏈金融如何創新把資金通過供應鏈金融進入實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供應鏈金融融資問題
我們都知道一個產品的生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原材料——中間產品——成產品,在產品生產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人分工進行生產。一些企業完成產品原材料的搜集,一些企業共同分環節完成產品的制作加工過程并對接下游的經銷商由他們完成產品的銷售,這一條鏈式的功能結構就是我們所說的供應鏈。
供應鏈金融企業從大的方向上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小貸公司,保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服務公司
核心企業:產業鏈上占優勢地位的核心企業、大型集團財務公司
供應鏈服務商:外貿服務平臺,大型外貿公司,供應鏈管理公司,物流公司,B2B交易平臺
那么涉及到多個企業的供應鏈應該如何管理呢?
供應鏈中也有自己的老大,因為自身規模較大,發展較好,信用較高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個企業在供應鏈中我們稱之為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十分強勢,面對供應商,核心企業可以不拿現金進行交易,往往采用的是賒賬的方式,即給上游的中小企業一個支付憑證,到期我再支付賬款,而它的一級供應商再面對上游的二、三級乃至多級供應商,可以賒賬的期限越來越短,甚至不允許賒賬行為,而用來抵賬的商業票據在貼現時不得分拆,供應商給它多少錢,它就給多少貨,這對核心企業來說是滿滿的好處但對于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來說卻大大增加了資金壓力。
中小企業融資難在中國社會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自身信用級別較低、固定資產等抵押擔保品少、經營管理不善、財務信息不透明等原因使得中小企業不受銀行等金融機構青睞。
而核心企業的票據又無法拆分進行流通,導致供應鏈中的信用傳導機制不暢通,難以實現普惠金融。其他機構能否利用自身良好信用幫助中小企業取得金融機構的貸款呢?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
然而現實場景當中,情況會復雜得多,大家都知道,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尤其是3級及多級供應商,他們所面臨的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融資險等困境,有時甚至10-20%的利率都融不到錢,比大中型優勢企業的貸款成本高出一倍甚至數倍。
那么,融資難的根結在哪里?在銀行。
利率作為資金供給的價值尺度非常直觀,展示了基于現有的資金流通體系的幾個層級。從央媽到商業銀行,再到大型企業,再到民間。管制金融體系下層級的形成導致不同層級的資金流通成本是逐級遞增的。
供應鏈金融作為以供應鏈流動性資產為標的的金融,利率覆蓋區間正常為年化8-20%,并且12%是一個檻!8-12%,12-15%,15%以上,分別代表著不同的資金供需,也間接反映著資金的風險溢價。
然而現實場景當中,情況會復雜得多,大家都知道,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尤其是3級及多級供應商,他們所面臨的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融資險等困境,有時甚至10-20%的利率都融不到錢,比大中型優勢企業的貸款成本高出一倍甚至數倍。
銀行眼中供應鏈金融
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借助供應鏈的信用傳導,表面上是滿足原本難以獲客、評估、借貸、并貸后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實質上是將供應鏈金融資金增加供應鏈流動性,并在供應鏈中進行資源分配,以滿足資源的跨時空錯配的需求。
對于銀行和各類非銀金融機構的資金借貸,目的很明確:
一是連接,通過可控的方式接入供應鏈中,對接供應鏈資產。
二是高效,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降低的展業、風控、貸款管理成本。
三是收益,通過合理風控模式來獲得貸款穩定的風險溢價。
這三層面并非都全由核心企業自己完成,亦有大量的金融服務企業,在全方位的探索數據,風控,物流,模型,管理等各種方式,從而形成資金借貸的橋梁。
第一核心企業能夠看住錢,保護好信貸資金的安全。這既要求核心企業有能力對供應鏈閉環有充分的把握力度,又要求核心企業自身的信用可靠,可以給供應鏈提供信用背書;
第二核心企業能夠控制用戶,信貸資金轉變為貨物之后,核心企業能把握住貨物;并且在出現風險的時候能快速賣掉貨物,處理掉貨物;
第三核心企業可以提供真實的交易信息和數據。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模式不同于傳統的風控模式,它很多的風控模型的構建來自于核心企業的交易數據,如果不能提供真實的交易信息會影響到供應鏈金融模型的風控也會影響到資金的安全。
銀行傳統的信貸主要還是基于FICO模型借款人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分析和判斷,但是供應鏈金融的要求更關注交易背后的真實性,要求銀行批量化、線上化、高效化、及時化的處理業務,對銀行的風控業務提出的新的要求,現在是強監管時代,必須要合規,要做到及時放款必須在合規的框架下進行。
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
電商平臺的興起和供應鏈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使得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速度和受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從而誕生了在線供應鏈金融新的表現形式。目前,許多商業銀行正嘗試自建或者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線上供應鏈金融。
各參與主體通過建立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資源整合,優化物流鏈、資金鏈和信息鏈,為大型企業和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掌握到了供應鏈融資過程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從而具備了衡量借款企業實際的還款能力,從而為解決金融業務中核心的風險定價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融資企業在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可以自助申請貸款,平臺系統進行實時審批,自動放款。企業每次借款還款均通過線上完成,手續簡便、隨借隨還,極大地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資金周轉率。
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線上化趨勢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并打破了傳統商業銀行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而大大拓寬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范圍邊界。
供應鏈金融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必然衍生出不同的行業特性,這將促使供應鏈金融向更垂直細分、更精準、更專業的方向發展,產業在線金融的綜合服務將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包括商業銀行、核心企業、電商平臺、P2P平臺等供應鏈金融參與方都已在各細分產業、細分領域布局了供應鏈金融融資業務。
我們看到,每個行業都有自身的行業屬性和特點,比如服裝行業的廠商門店特別多,特點迥異,鋼貿企業又有鋼貿企業的特點,因此不同產業鏈上的企業具有迥異且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征。因此,各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具體需求來為其量身定做金融服務,提供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供應鏈融資產品。
那么,可以預見,各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只有不斷深耕各自所經營的一條或幾條產業鏈,在充分了解行業屬性和特征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專業分析與研判能力,才能為各垂直細分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個性化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細分行業供應鏈金融模式或平臺提供者出現。
供應鏈金融最終是要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與傳統金融相比,供應鏈金融不再單純看中貸款企業的財務報表等靜態數據,轉而對企業的動態經營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將貸款風險降到最低。
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在掌握了大量的動態客戶交易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夠及時、準確地對客戶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并分析也是無法有效地開展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的。大數據的應用或者說是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是在“互聯網+“浪潮下的供應鏈金融未來發展的另外一大發展趨勢。
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通過自建或者與大數據機構合作建立大數據平臺,為貸款企業客戶量身定制全方位、多維度的分析報告。可以依托大量的真實交易數據來源和大數據處理技術,計算出各標準數據的區間范圍,通過上下游企業數據的匹配,對貸款企業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全面合理判斷。該分析報告最大的亮點是數據實時變化,并提供了部分數據變化預測,對業務周期進行全程化、多維度的監控和測評,能夠做到及時通知和給出建議,從而將參與主體的放貸風險降到最低。
大數據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的應用可以快速地幫助各參與主體進行大量且非標準化的交易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并且可以幫助參與企業節省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資服務的實現效率。
當然,大數據離不開云處理,云處理為大數據提供了彈性可拓展的基礎設備,是產生大數據的平臺之一,除此之外,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計算形態,也將一齊助力大數據革命,這些都將讓大數據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以騰訊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落地供應鏈金融,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通過區塊鏈連通供應鏈中的各個公司/機構,完整真實地記錄資產(基于核心企業應付賬款)的發行、流通、拆分、兌付。由于區塊鏈上的數據經多方記錄確認,不可篡改,不可抵賴,可以追溯,從而實現應收賬款的拆分轉讓,全部能夠追溯至登記上鏈的初始資產。通過技術實現供應鏈金融中的信任穿透機制,將原本不可拆分的應收賬款數字化,提升資產流動性,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深度盤活金融資源,承接國家戰略,促進供給側改革。
在供應鏈金融場景中,所有基于區塊鏈技術發布的資產都能夠完整追溯至核心企業與一級供應商的可信貿易背景,從而做到后續融資成本較低的同時,提升了全流程的安全保證。
在國家支持政策的放開和“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供應鏈金融領域必將產生多樣化的發展模式和創新服務類型,包括商業銀行、核心企業、物流企業、供應鏈協作企業、電商平臺等在內的各方參與主體將利用自身的優勢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展開充分的合作和競爭。
來源:鴻驛學堂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