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澎湃新聞,作者萬喆,系中國黃金首席經濟學家
剛剛過去的周末很不平靜。決策層集體并密集發聲,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無論是面對媒體、市場或同仁,目標都很明確,一是提振市場信心;二是對市場最近備受困擾的一些問題作出具體回應,包括金融委在會上就進一步改善企業金融環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提出了明確措施。毫不諱言,還是旨在提振信心。
市場信心對政策的需求之一——連貫性
憂慮何來?必須看到,除了內外部宏觀因素的原因,還有很多具體的微觀因素,比如和有些改革政策在執行中經常不系統、不細致有很大關系,打擊和擾亂了市場預期和市場信心。
因此,真要提振市場信心,或需要在政策連貫性、一致性、公開性上下功夫。
首先是連貫性。
實際上,在這十年里,所有公司都經過了幾番放水、緊繃、再放水的過程,也是加減杠桿交替的歷程,房價就是明證。這五年來,形勢變的更為明顯。應該說,這一輪加強監管的方向是正確的,去杠桿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市場不是一天煉成的,市場中的扭曲也不可能一天去掉。政策出臺如果過于猛烈,意在去除風險隱患,卻可能會造成市場“躁動”而引發系統性風險。尤其是中國的市場體量已經這么大,盡管其中有不少問題必須要解決和規范,但要有相當耐心和恒心,厘清背后邏輯,給予適當緩沖,有定力亦有手段的完成改革。不能粗放式下藥過猛,更切忌轉向過猛,或經常轉向。
當然,如果政策連貫性差,會讓市場主體無法很好適應,甚至無所適從,難以推行,進一步影響連貫性。而市場主體亦難以放心布置長遠戰略,熱衷所謂“政策套利”,造成市場投機現象愈發嚴重,更有悖監管初衷。加上連貫性差會極大損害市場公正,市場信心會受到極大影響,出現信心“亂”的情況,市場各方均會受損。
市場信心對政策的需求之二——一致性
一致性也非常重要。
一致性的意義,既有時間上的一致,也要有系統上的一致。
時間上的一致性既表現在連貫性上,更表現在基礎方向和價值的一致性上,而這種一致性,必須在當前空間中用系統建設來保證。
最近幾次,決策層都談到不能對中小企業抽貸斷貸、不能對民營企業采取歧視性貸款政策。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沒有能夠做到競爭中性中的信貸中性。
一種不中性會導致更多不中性,扭曲帶來扭曲,一致性當然無法保持。要想打開扭曲,必須將市場化的思路在深化改革中,用細則、程序、法律保障系統化,建立一致性體系,讓中性競爭、公平競爭有充分的機制保障。建設促進競爭中性的市場,讓所有企業在監管中性、信貸中性、稅收中立、債務中立等條件下充分競爭,無后顧之憂的釋放活力。
市場信心對政策的需求之三——公開性
最后,是政策應有公開性。
這一次決策層密集發聲,與市場對話,對市場關切的問題進行梳理、解釋和回應,深受市場贊揚。
政策本身就作用于公開市場,因此也應注重與市場的溝通。溝通不止是公開發布,也應事前事后都與市場互動,充分接受、關注反饋。這也是科學性的基礎。
公開性既是包容的心胸,也是精準的眼光,而包容的心胸與精準的眼光本來就是相輔相成而非相背離的關系。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