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12月1日在上海舉行,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出席大會,并在會上發布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將圍繞企業的創新能力、成長性等多項指標進行評價,接下來,評價結果將與“真金白銀”掛鉤,成為支持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資金安排的重要參考。
Part 1 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60萬家。 從行業分布看,目前“小巨人”企業中近九成是制造業企業,超八成分布在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上,超九成為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供應商,固基強鏈作用突出。 從創新能力看,“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7%,平均授權發明專利22項,同比增長三成,遠高于同規模企業。此外,“小巨人”企業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制修訂標準總計超5萬個、戶均超3個。 從發展未來產業看,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相關領域,“小巨人”企業數量近5000家。2024年,有14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入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占我國獨角獸企業數量的43%。
Part 2 根據大會嘉賓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介紹,《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兩部分。 針對企業自身專精特新發展情況,設置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成長性等5項指標,以及16項二級指標、23項三級指標。此外,結合企業在產業鏈上發揮作用情況,適當進行加分。 針對各地培育企業的服務情況,設置培育質量、培育基礎、培育工作3項一級指標,包括16項二級指標。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評價結果將與“真金白銀”掛鉤,成為支持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資金安排的重要參考。 本次大會發布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是在2022年6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企業〔2022〕63號文件)以來,對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理念的補充與升級,評價體系更加科學。
Part 3 以下內容根據2024年專精特新發展大會會議內容及官方解讀等多途徑權威信息整理而成。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解讀 —— 為何要制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從2011年7月工信部提出“專”“精”“特”“新”理念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到現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全面展開,“專精特新”的概念越來越清晰,體系越來越完整,內涵越來越廣泛,與國家發展戰略越來越貼近,專精特新的牌子也越來越響亮。各級政府把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作為抓手,引領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了一大批優質中小企業,形成了眾多的特色產業集群,強化了產業鏈與供應鏈,培育工作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但是,由于科技創新對產業推動的加速,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培育工作在標準和內容上有些不完全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部分培育指標多次調整,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幾乎每年都有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企業在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時也時有看不清方向的時候,制定一套適用性好、操作性強、內容清晰明確的評價指標體系迫在眉睫。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通過一年多調研和探索,制定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成為今后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指南針。 一、編制背景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在跨過優質中小企業梯隊的門檻后,其后續的發張質效缺乏一套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對于地方主管部門而言,需要加強對各地區培育服務工作的指導和評價。 二、編制目的 (一)對地方提供質量標尺:提供衡量培育成效的質量標尺,指導地方兼顧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育服務。 (二)引導企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常態化開展企業發展質量動態監測,引導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支持機構優化服務:探索利用大數據手段,為企業精準畫像,從而為企業提供包括融資增信在內的各類個性化、精準化服務。 三、編制原則:質量為先,科學客觀、綜合評價 (一)指標設計:強化定量評價。參考國內外相關指標體系,探索應用更具科學性的指標,如:發明專利網絡點度中心度、發明專利集中度。 (二)指標處理:算法科學合理。采用企業近三年平均值+按照行業平均水平進行平減,降低不同年份波動影響,提高不同行業企業可比性。 (三)權重設置:突出發展質量。對于涉及發展質量、培育質量的具體指標賦予更高權重。 (四)數據來源:采用權威數據。與相關部門數據共享。做到數據的可得、可信、可操作。 四、主要內容 評價指標體系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企業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從微觀層面對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情況進行評價。第二部分:區域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從宏觀層面對區域培育服務情況進行評價。(企業評價結果占區域評價50%) (一)企業評價指標體系 包含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和成長性等5項一級指標,以及16項二級指標,23項三級指標。 1.專業化:主要考察企業深耕細分市場、技術專注程度、專業地位等情況,包含4項三級指標。 2.精細化:主要考察企業的經營效率、管理效率、質量控制等方面,包含6項三級指標。 3.特色化:主要考察企業的市場優勢、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等情況,包含4項三級指標。 4.創新能力:主要考察企業創新投入產出和組織等情況,包含6項三級指標。 5.成長性:主要考察企業的成長性和可持續發展情況,包含3項三級指標。 (二)區域評價指標體系 包含培育質量、培育基礎及培育工作等3項一級指標,以及16項二級指標。 1.培育質量:采用區域內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指數平均得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等6項二級指標。 2.培育基礎:采用“四上”中小企業戶數、每千戶中小企業中“四上”中小企業戶數、優質中小企業戶數、每千戶中小企業中優質企業戶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等5項二級指標。 3.培育工作:采用中小企業服務、大中小企業融通和融資支持、就業數字化轉型等5項二級指標。 五、指標的評價結果運用 (一)企業評價結果 將作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認定復核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參考依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服務的信息支撐。 (二)區域評價指標 將與財政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掛鉤;作為開展專精特新調研指導和雙隨機抽查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和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質量的抽查復核的參考依據。 企業評價體系總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