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可能對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制造三個概念還不太了解,這三個層級,各有所不同。
以產品生產整體水平提高為核心。關注于生產管理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客戶需求導向的及時交付能力提高,產品檢驗設備能力提高,安全生產能力提高,生產設備能力提高,車間信息化建設提高,車間物流能力提高,車間能源管理能力提高,等方面入手。通過網絡及軟件管理系統把數控自動化設備(含生產設備,檢測設備,運輸設備,機器人等所有設備)實現互聯互通,達到感知狀態(客戶需求、生產狀況、原材料、人員、設備、生產工藝、環境安全等信息),實時數據的分析,從而實現自動決策和精確執行命令的自組織生產的精益管理境界的車間。
以工廠運營管理整體水平提高為核心,關注于產品及行業生命周期研究,從客戶開始到自身工廠和上游供應商的整個供應鏈的精益管理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實現,從滿足到挖掘,乃至開拓和引領客戶需求開始的銷售與市場管理能力提高;提高環境,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提高產品研發水平。提高整個工廠生產水平,提高內外物流管理水平,提高售后服務管理水平,提高能源(電、水、氣)利用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通過自動化,信息化來實現精益工廠建設和完成工廠大數據系統建立和發展完善,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實現從客戶開始到自身工廠和上游供應商的整個供應鏈的精細管理,這是智能工廠。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后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應當包含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智能制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而且還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以提高國家競爭力為核心,關注整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和領域以及對應農業,服務業等國民經濟組成部分的產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結合智能廠,智能服務,大數據系統(含軟硬件建設)幾個方面來實現精益管理思想文化,從而保證制造業的永續經營,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長治久安,這才是一個“有智慧的”制造業。
智能車間建設 如同提高每一個士兵單兵作戰的能力。要做到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每一顆炮彈消滅一群敵人,每一顆導彈消滅一堆敵人,槍槍準,炮炮中。智能工廠建設 如同提高部隊協同作戰能力。大大小小的各個領域及類型的企業如同軍隊的班,排,連,營,團,旅,師,軍,和 海軍,陸軍,空軍,天軍(太空部隊),需要提高海陸空天一體攻防協同作戰全球打擊能力。智能制造 則是提高國家軍事力量的整體能力。知道為誰而戰-有靈魂;知道如何取勝-有頭腦;做到零傷亡-功夫好;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化敵為友-大智慧。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從而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智能制造就是要為這個工業巨人的腦袋里面注入精益管理思想文化的靈魂和智慧,不然的話,就是一個空有各種各樣軟件的大腦,各種各樣感應器和信息化技術的神經系統,各種各樣自動化的骨骼和肌肉,雖然也是聰明強壯,但是沒有大智慧。工業4.0是德國為自己度身打造的國家戰略,德國的定義是這樣的,智能工廠偏重產品制造,類似于中國的智能車間;智能制造偏重運營,類似于中國的智能工廠。美國和日本以及其它國家也具有與中國不同的政治體制以及經濟狀況,技術能力的差異。所以不能死搬硬套到中國來,他們的只能做為借鑒,不能全盤效仿,中國必須要在自身的基礎和特點上建立自己的智能制造戰略。智能車間努力實現的同時,對智能工廠也開始穩步前進,對智能制造同樣開始奠定基礎,這樣踏踏實實地在國家的整體戰略下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未來的中國,必將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最前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