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20年度工作總結匯報會在京召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何黎明,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副會長任豪祥,副會長蔡進,副會長賀登才,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余平等領導班子成員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崔忠付主持。會上,研究室、公路貨運分會、學會工作部、物流園區專業委員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托盤專業委員會、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服裝物流分會、汽車物流分會等有關部門、分支機構和實體單位主要負責人,圍繞2020年主要工作、存在的問題和2021年工作計劃進行了現場總結和匯報。本著總結成績、提煉經驗,改進不足、深化工作的原則,中物聯領導班子成員認真聽取了各部門、分支機構和實體單位2020年度工作總結匯報,并對各自分管領域進行了點評。賀登才副會長對研究室、公路貨運分會、園區專委會、學會工作部、應急物流專委會五部門的匯報充分肯定。他用“老”“大”“難”三字概括自己及所分管的工作:作為行業“老”人要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分管各部門今年做了很多“大”事;疫情時期及下一步創新工作“難”,挑戰更大。今年要更好地發揚“三牛”精神,做俯首服務的“孺子?!?、創新發展的拓荒牛、艱苦奮斗的老黃牛。蔡進副會長充分肯定了各分管部門面對疫情的良好風貌和逆勢奮發的精神,指出五個突出亮點:2020年初保持“雙平衡”的計劃取得很好成效,多數與去年同期持平甚至超過;面對疫情體現了很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將自身工作置于行業發展中;供應鏈教育培訓有了新進展;供應鏈創新力度在加大,在創收模式、線上論壇、國際化等方面較為突出。未來,應注意形成創新理念,真正成為創新型部門;明確供應鏈發展這個大方向并實現目標與手段相統一。任豪祥副會長指出分管各部門的四點突出工作:抗疫建議、人才培養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認可;幾個部門的業務發展報告可謂本領域國內最專業的報告,對行業發展有推動作用;將標準化作為部門工作的中心,以標準引領發展得到共識;工作更接地氣,得到社會高度認可。余平副書記用“正、新、緊”三字和“兩高”概括了今年宣傳工作的特色和亮點。指出,《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與《現代物流報》兩媒體堅持正確的宣傳政策和輿論導向,將其作為媒體首要責任和要務,并講好物流故事,雖不是機關報刊但承擔了機關報刊的功能,特別是在抗疫期間,報刊進行了全方位、多載體的報道,極大地提振和鼓舞了行業;在媒體改革大潮中,兩媒體在紙媒的基礎上,創辦了網站、微信公號、抖音等平臺,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上有非常大的突破;與行業、企業及企業家結合得更緊密,與聯合會業務部門合作更緊密。在年會質量和抗疫宣傳影響上實現了“兩高”。他代表兩家媒體衷心感謝聯合會領導對媒體的重視和關懷。崔忠付副會長在點評中指出,在疫情彌漫的2020年,各部門目標圓滿實現。主要有四點:一是基礎工作得到加強,每項工作都有新進展;二是很多工作有創新,善借外力;三是各部門間的合力越來越強;四是在標準國際化、評估等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何黎明在總結講話中,高度評價了過去一年來中物聯各部門、分支機構、實體單位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何黎明表示,在貫穿2020年的抗疫和復工復產中,中物聯全體員工迎難而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全國物流行業企業眾志成城,做出了突出貢獻。何黎明指出,2020年有以下六個方面工作取得較為突出的創新。一是在參與“十四五”規劃方面有創新。二是供應鏈創新與試點工作有很大推進。三是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工作,推動物流、供應鏈數字化發展。四是創建全國物流樞紐聯盟的創新。五是用供應鏈、產業鏈思維,構建服務體系,使工作更好地得以延伸。六是黨建工作創新,積極探索行業黨建共建。何黎明強調,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起步之年。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有關精神,圍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等系列時代新理念、新要求,通過主動作為和不懈努力,作出更大的貢獻。何黎明提出,一是要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推動物流業“十四五”更好地發展。二是要圍繞“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好地適應新發展格局的發展要求。三是要適應數字化召喚,建設數字強國、數字經濟,培育國際物流知名品牌、建設數字供應鏈。四是要通過創新與應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保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五是要更好地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構建供應鏈現代化的途徑和措施。六是要適應新時期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貫徹人才強國戰略,加強物流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七是作為行業協會,要通過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更好地為政府服務,為行業服務,為企業服務,引領全行業更好地發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