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船”聯合重組以來,中國船舶集團又一次拉開資產整合大幕。
9月2日晚,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同時公告稱,兩家公司正在籌劃換股吸收合并事宜。一家資產超過千億元、全球員工數量超過4萬人的中國造船行業航母級巨頭將由此揚帆起航。
據悉,此次雙方重組目的是為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興裝強軍主責主業、加快船舶總裝業務高質量發展、規范同業競爭、提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
業界普遍認為,全球造船業處在新一輪景氣上行大周期,主流船廠在手訂單排至2028年。經過多年積累,我國造船業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在此背景下,中國船舶、中國重工順周期起航,抓住機遇,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業。
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業
9月2日晚,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同時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
據記者了解,自“兩船”聯合重組以來,中國船舶集團聚焦黨和國家賦予的責任使命,優化現有科研生產體系和能力布局,對原屬兩大造船集團的科研與生產資源進行整合。
船舶總裝作為中國船舶集團軍民船業務的核心業務,主要由分屬原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承擔。經過多年深耕,兩家公司均形成了涵蓋船舶制造、船舶維修、機電設備等船舶總裝全產業鏈生產制造體系。本次重組旨在完成關于做優做強國企主責主業,解決兩家公司之間在總裝業務領域的同業競爭問題,整合融合科研生產體系和管理體系,推進各成員單位專業化、體系化、協調化發展,實現深化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落實落地,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本次重組將整合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優勢科研生產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促進造修船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升級,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兩家公司及下屬企業深化改革,改善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
本次重組完成后,存續上市公司將成為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船舶訂單數均領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艦型造船上市公司,后續將憑借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藝、豐富的產品結構和生產線,抓住行業機遇,提升全球行業影響力,持續引領全球船舶工業發展,為中國船舶集團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團、成為全球船舶行業的領軍者奠定堅實的基礎。
造船業處于新一輪上行大周期
造船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周期行業,其周期跨度一般為20年至30年。
2021年至2023年,全球航運市場需求穩步增長,景氣度顯著提升,造船業開啟了復蘇周期。船舶訂單量逐步恢復到2010年前的高水平,新造船價格節節攀升,較最低點已上漲近60%,造船三大指標均逐年增長。
截至2024年6月末,克拉克森新船價格指數升至187.2點,較年初增長3.8%,同比增長9.5%。全球手持船舶訂單量達到29126萬載重噸,達到2016年以來的新高。多項指標顯示,全球造船行業已開啟新一輪景氣周期。在申萬宏源看來,本輪造船業上行周期有望持續十幾年。
我國造船的全球市場份額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從本輪周期的表現來看,中國船廠接單能力較上一輪周期明顯增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造船完工量250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4%;新接訂單量542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3.9%;截至6月末,手持訂單量1715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8.6%。我國造船業的三大指標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5.0%、74.7%和58.9%。另據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24年1月至7月,中國累計出口船舶3470艘,同比增長28.3%,金額達1736.79億元,同比增長84.4%,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船舶中心。
而且,本輪周期和上一輪周期的區別在于產能擴張門檻提高,主要新增訂單為大型船舶、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對成本控制和技術要求較高。同時,在全球減碳的背景下,全球船舶制造業正向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標準化發展。
在船舶行業復蘇的背景下,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堅定切入“高、精、尖”高端船舶產品細分市場,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優勢,形成產品多樣化、建造數字化、綠色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集齊造船工業三顆“皇冠上的明珠”,實現產品、訂單、業績多輪增長,成為中國船舶制造業中當之無愧的排頭兵,是承載著船舶制造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上證報 高志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