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7日從住房城鄉建設部了解到,全國目前已實施城市更新項目超過6.6萬個,完成投資2.6萬億元,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帶來的綜合性成效正在逐步顯現。
截至目前,全國共計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6萬個。其中,圍繞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目前已改造78億平方米建筑,進一步提升了建筑安全和節能水平。圍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去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7萬個,加裝電梯3.6萬部。今年前5個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已達2.26萬個。此外,全國已實施完整社區建設項目2900多個,精準補齊“一老一幼”設施3500多個,更新改造老廠區、老商業街區等2600多個,建設和改造醫療、體育、教育、文化設施近1.5萬個,改造城市燃氣等各類管道約10萬公里,修復城市破損山體4.97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城市綠地3.4萬公頃。
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 汪科:下一步,我們將加快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完善城市更新的目標任務、制度創新的舉措和相關的保障措施,突出要抓好建立城市體檢、完善城市更新規劃、創新城市設計等相關的制度機制,通過城市體檢來查擺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將這些問題作為城市更新的任務重點。
目前,作為城市更新的前提,地級及以上城市已經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從今年起,中央財政也開始支持部分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首批共涉及15個城市。
讓歷史文化街區和建筑煥發新活力
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一個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通過城市更新行動,城市里的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保護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
上海黃浦的這片區域,是中心城區最大的石庫門里弄片區之一,緊鄰黨的“一大”會址,區域內有巴金故居、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舊址、榮金大戲院、特色里弄建筑等共13處文物,還有不少建筑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如何讓老建筑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煥發新活力,當地采取了很多做法。
這兩天,這片區域的部分建筑正在進行墻面修補工作,所采用的技術理念被形象地稱作“留皮換膽”。簡單說,就是將建筑外立面完整地保留下來,包括其形式、材料和特色裝飾,然后再結合恰當的保護修繕措施,重現歷史建筑風采。與此同時,對內部空間結構予以靈活調整,讓其能夠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黃浦區建國東路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總指揮 劉慧明:老建筑立面上豐富的材質和風格都是很典型的,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對墻面進行了完整保留,通過一磚一瓦的細節修復,復原它們百年前的狀態。同時為了保留老街區肌理,我們不但3D掃描了現狀建筑,還從城建檔案館調取了百年前的原始圖紙,對街區進行原始復原,最?程度還原風貌。
當前,“歷史風貌魅力重塑行動”已經被列入上海城市更新行動方案。到明年,上海要完成3個以上歷史風貌保護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項目,推進3個以上歷史古鎮保護修繕和更新利用示范項目,打造15個以上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示范項目。不只是上海,北京、南京、福州、濟南、成都、蘇州等不少城市,現在都在通過“功能更新、設施提升”等手段,探索出豐富多彩的活化利用和活態傳承形式,激發歷史文化遺存的內在活力與時代風采。
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去年至今,全國共活化利用300多片歷史文化街區、1800多個歷史建筑,使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截至目前,全國共有歷史文化街區1274片,歷史建筑6.72萬處。其中,保護對象類型持續豐富,92片紅色文化型歷史文化街區、85片工業遺產型街區、81片民族特色型街區、68片區域文化型街區等一大批承載重要記憶的古建筑、老街區被納入保護體系。
探索由“開發”向“經營”轉變
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目前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分類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累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好案例。下一步,各地要轉變傳統建設和開發方式,建立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可持續模式。
目前,全國已有400多個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84個城市出臺了管理辦法,300多個城市編制了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城市更新的工作組織機制和制度政策框架日益完善。
圍繞城市更新投融資機制,各地創新市場化投融資模式,努力打通實施城市更新的“源頭活水”,13個省設立了專項資金對城市更新重點領域項目給予獎補,國開行向27省56市的實施主體承諾授信6150億元、發放貸款1455億元,25個城市設立了城市更新基金,總資金規模達4400億元。
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 汪科:我們要組織總結各地城市更新的經驗做法,結合當前各地在推進城市更新中的堵點難點的問題,有針對性地來開展試點,特別是能夠推出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引導各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來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要求,下一步各地要積極扭轉傳統房地產化、拆除重建的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探索由“開發方式”向“經營模式”轉變,實現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各地要統籌利用存量資源,例如支持總體打包、區域統籌、肥瘦搭配等方式策劃項目,帶動多元主體參與。同時,加強運營和策劃一體化,植入新業態、新功能,形成小規模漸進式、微利可持續的實施模式。此外,要積極建立多方參與機制。(總臺央視?楊瀟?徐靜?胡祎瑋?朱志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