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經驗總結與未來展望》。文章中提出,國資國企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定不移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圍繞增強產業引領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產業投資力度,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促進支撐國家算力的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強化在產業鏈循環暢通中的支撐帶動作用。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發揮龍頭企業優勢,持續推動基礎固鏈、技術補鏈、優化塑鏈、融合強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在重要領域和節點實現自主可控,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優化布局。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聚焦重點國家和重點項目深耕細作,增強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全球化配置能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二是圍繞提升科技創新力深化改革,有效發揮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盡快取得更多“從0到1”的突破,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大力提高投入產出效率。突出科技產出、科技成果、科技轉化、科技產業,構建以實效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強化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牽頭建設更多高效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打通產業應用“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創新對科技人才的激勵手段,賦予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建立更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機制,讓廣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充分釋放。
三是圍繞提高安全支撐力深化改革,著力提升安全發展能力水平。增強重要能源資源托底作用。推進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和增儲上產,擴大優質煤炭產能,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種子自主可控和海外糧源掌控能力。強化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通信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強化對主干電網、主干管網等網絡的布局,加快關鍵大通道和重要樞紐建設。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推動建立健全多層次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強化重點領域投資管控,加強境外項目經營風險防控,有效防范各類風險衍生或外溢。
四是圍繞打造現代新國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提升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公司治理全過程,動態優化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分層分類落實董事會職權,強化外部董事規范管理和履職支撐,完善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制度。全面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更大力度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相關制度,分類明確并優化員工市場化退出的標準和渠道,探索建立完善企業內部人才市場,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健全更加精準靈活、規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完善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加大收入分配向基層關鍵崗位、作出突出貢獻的一線苦臟險累崗位傾斜力度,推動中長期激勵政策更大范圍、更大力度規范實施,支持國有企業結合實際探索創新更多靈活的激勵方式。
五是圍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支持企業依法自主經營。健全國資監管體制,放大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優勢,提升監管信息化水平,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深化國有企業分類核算、分類考核。完善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設置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考核指標。完善公益性業務目錄,深化公益性業務分類考核,建立與公益性業務分類核算相適應的補償機制。加強同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協同合作。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好發揮積極股東作用,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鼓勵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加強各領域合作,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