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有學者做了統計,在日本,壽命超過100年的長壽企業有20000多家,壽命超過200年的日本企業有3000多家;在德國、法國,也都有將近1000家;美國盡管自獨立以來才200多年歷史,但美國百年老字號的企業也有1000多家。
相對而言,據一些統計顯示,中國企業中超過150年壽命的老字號大概不到10家。當然,我知道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大家如果去看一看、想一想,整個20世紀改朝換代就有兩三次。
1911年清朝倒臺,中華民國出現,接著是軍閥割據狀態,都非常不利于企業生存,再到后來民國時期的抗日戰爭,接著是內戰,再到50年代公私合營,大規模國有化,以及整個20世紀那么多政治運動,這樣一來,在整個20世紀的中國民營企業能夠活下來的非常少。
下面我想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今天中國民營企業經營環境、生存環境和清朝以及更早時期的民營企業相比,主要有那些差別?或者說傳統中國家族企業、民營企業靠什么方式活下來,有哪些做法值得我們去了解、去借鑒?
1
研究經濟史的人總說,西方之所以出現工業革命,走上現代化,而中國沒有做到這些,就是因為西方有發達的公司制度,更早進入了法治,這樣西方能有很多百年老店。那我給你找出一個中國的案例,玉堂醬園。
玉堂醬園是1714年一個蘇州人在山東濟寧辦起來的,專門生產蘇州人、江蘇人喜歡的醬菜,100年以后,到了孫子一代開始做不下去了,把企業賣給了冷家和孫家,由孫家和冷家一直經營到一九五幾年,五十年代初被國有化,整個發展歷程非常有意思。
我們都知道,中國之前不論哪個朝代都是人治社會,沒有法治,在沒有法治的人治社會環境之下,據我了解,作為民營企業有兩個最主要的出路:第一個出路就是盡量想辦法讓子孫通過科舉考試當官。
玉堂醬園這個企業至今,已經斷斷續續存在了三百年,這個企業之所以能夠活三百多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經濟史學者討論比較多的,《大分流》的作者彭慕蘭還專門寫了論文研究玉堂醬園的故事,他借助玉堂醬園的故事提出一個挑戰。
為什么玉堂醬園能夠存在300年,我發現玉堂醬園是一個很不一般、很特殊的企業,在中間唱主角的孫家,四代人要么是進士,要么是榜眼,都是做大官的。
當初把玉堂醬園買下來的孫玉堂,他做過湖南的巡撫(相當于省長),做過安徽巡撫,也做過云貴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最后做成了大學士。他的兒子也做過省長以及其他高官,他的孫子一輩,慈禧太后掌權時的軍機大臣就是孫玉堂的孫子孫玉文,連他的第四代也考上了進士做官。
之所以說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在中國以往不同朝代的民營企業、家族企業要活下去、長久發展下去,一個非常關鍵的手段就是讓自己的子女通過科舉考試做大官。
到今天沒有科舉考試了,民營企業讓自己子女做大官的通道反而不像原來那么明朗,以前你要是能讓你的兒子、孫子考上進士,做大官的概率非常高,現在即使進入北大清華,你的后代也未必能夠做上大官,所以這個路越來越不像以前那么明朗。
在人治社會里和官權力靠得很緊,是保護自己家業、家產和契約權利方方面面的一個最重要手段,這條路看起來越來越不像原來那么暢通了。
2
原來的傳統家族企業、民營企業要做成百年老店、實現百年老字號,第二個出路就是通過聯姻。讓自己的女兒嫁一個有出息的人,現在在泰國、韓國、臺灣都是非常慣用的做法,通過家族企業的子女聯姻,以這種方式把家族企業實力進一步擴大。
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就是兩年以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個叫譚凱 (Nicolas Tackett)的教授,兩年前出版了一本書——《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他是一個白人,這個書研究的話題就是中國宋朝之前的望族世家靠什么方式把他們的世家地位鞏固發展幾百年,他集中講到了一個盧氏家族。
盧氏家族從漢朝時就成為了世家,到了唐朝末期這個家族還是洛陽非常大的望族。但盧氏14歲時就被嫁給了另外一個望族的兒子,她跟丈夫生了五個孩子,丈夫在她比較年輕時就死了,結果盧氏接下來的任務只有兩個,一是讓自己的兒子好好學習,考進士,其中有兩個都考上了進士;另一個是給女兒選擇很好的對象,在公元898年,她的女婿真的做了唐朝宰相。非常成功。
我講的主要意思就是,之前把家族企業發揚光大有兩個主要方式:一是讓子女做官;二是把子女的婚姻安排得盡可能理想,嫁給未來的大官甚至于宰相,把家族企業的實力繼續鞏固下去。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特別是獨身子女政策以后,通過聯姻來擴大民營企業生存的路也走不通了。原來有一妻多妾,這樣家里的子女數量很多,每個子女給你一次機會,通過聯姻把家族實力、資源網絡進一步擴大,但如果是獨生子女,再怎么用得好,中舉和中進士的概率都不是很高。
3
今天的民營企業,不管是萬達、萬科還是其它民營企業,我剛才講到的這兩條路子今天是走不通了,唯一可以依賴,讓中國民營企業實現長壽的辦法沒有別的,只有法治。
通過更加市場化的改革把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改善,讓民營企業不用太擔心是不是活了一些年就沒有太多出路了,當然關于這個話題我今天沒辦法給大家答案,只是提出問題,以前的老路都走不通了,以后的民營企業靠什么事業常青,實現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夢想呢?
當然,如果是股票投資者,你可能應該關心一個話題,我們在股市上做投資的時候都希望做長期投資,我們投資的標的,這些民營企業,如果活下去長壽概率很低的話,那這些企業的股票只能作為短期投機工具,不能作為真正長久的投資工具。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今天特別應該思考的,到底以后靠什么辦法讓中國民營企業能夠真正實現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夢想?有這些夢想,單純靠喊口號肯定是不管用的。
來源:經濟學原理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