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日報
記者在日前舉行的全省鋼鐵行業穩增長會議上獲悉,1—8月,全省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6920萬噸、8512萬噸、1054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0%、2.5%、5.0%??傮w上看,行業生產穩定,效益逐步好轉。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支柱性行業,也是受到宏觀經濟波動和整體市場影響最前端、最直接的行業。今年以來,鋼鐵市場一方面需求不足、利潤空間擠壓嚴重,另一方面,對鋼鐵行業的低碳發展要求進一步提高。作為鋼鐵大省的江蘇,如何繼續爬坡過坎、承壓轉型?自2020年以來,鋼鐵市場波動加劇,需求持續疲弱。2022年,全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365.5億元,同比下降91.3%;今年1—7月,實現利潤49.6億元,同比下降90.5%。身在行業“寒冬”之中的江蘇鋼鐵企業同樣不能幸免。2018年—2022年,我省累計實現粗鋼產量5.81億噸,占全國粗鋼產量的11.5%,居全國第二,2020年達到1.21億噸的歷史峰值之后,便開始隨大勢逐年下降。不過,面對轉型升級的諸多“陣痛”和更為嚴峻的市場環境,江蘇鋼鐵產業的“爐火”仍在燃燒,效益也在逐步好轉:今年1—8月,全省鋼鐵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比全國高2.4個百分點,利潤降幅較1—7月收窄21.4個百分點。從2016年開始,我省深入推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形成以優質高效鋼材為主,高端金屬制品、高溫合金、特種合金等為特色的產品結構體系,2022年全省優特鋼占比達72%,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其中高端特鋼占比達21%,已接近德國、日本23%的水平,遠高于全國的8%。我省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工具鋼等品種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第一。強群拓鏈、優化布局,成為保持優勢、再造動能的新手段。今年以來,我省一邊將鋼鐵行業納入“1650”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在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打造以特鋼為代表的先進金屬材料產業鏈。一邊大力推進鋼鐵產能向沿海轉移,隨著中天南通沿海精品鋼基地的建成,已初步形成沿江、沿海鋼鐵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全省鋼鐵產能68%分布在沿江地區,19%分布在沿海地區,剩余分布在徐州和蘇中地區,產業集中度遠高于全國。省內鋼企也在有的放矢調整布局。“中天按照統一部署,正全面推進‘一總部、多基地’的發展格局?!?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letter-spacing: 0.544px; color: rgb(255, 76, 65);">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董力源一一歷數:3月,蘇中南通基地項目一期全面達產達效,自發電比例超95%;蘇南常州基地搬遷后,南北兩個廠區正打造更加優質的“千億產業園”;眼下,蘇北淮安基地項目首個工廠已經投產,目標是打造蘇北第一家金屬材料深加工“燈塔工廠”。產效低,曾嚴重影響鋼鐵大省轉型“進位”。這使得鋼鐵行業的轉型調整更加迫切。一方面,我省持續深化結構優化調整,推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全省鋼鐵冶煉企業由2016年52家壓減至目前32家,總體符合鋼鐵行業減量化發展新趨勢。同時支持省內鋼鐵企業實施鋼鐵冶煉產能置換項目,加速改造升級裝備。江蘇沙鋼集團年產鋼能力超4000萬噸,居全球鋼企前五。盡管已是行業龍頭,但沙鋼始終在進行工藝裝備的更新。“我們把依靠技術進步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動力,并在消化、吸收、輻射、引進工藝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和自主創新?!鄙充摷瘓F總裁龔盛講述了一個“從學習到超越”的案例:幾年前,沙鋼從美國引進并創新雙輥薄帶鑄軋技術,建成亞洲首條超薄帶鑄軋生產線,2019年3月實現工業化生產,去年產能已達到50萬噸,比美國原產線還高。今年7月,第2條生產線進行調試,預計到明年中期第4條產線也能上馬。加強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是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年初,江陰興澄特鋼母公司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完成對天津鋼管控股權收購,至此旗下已擁有九大核心生產基地,無縫鋼管產能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中信泰富特鋼在中鋼協統計的重點鋼鐵企業利潤總額排名中位居第4。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董事長錢剛吐露了“跑贏行業大勢”的秘訣: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9%,作為對比,全國平均為0.94%。“特殊鋼領域‘卡脖子’仍然有許多難題,在應用端的‘最后一公里’也存在‘卡殼’情況?!?錢剛介紹,下階段集團重點在基礎研究、用戶技術研究、產品聯合攻關、標準制定等方面與同行共建共享研發創新平臺,爭取將“特鋼研究院”建成我省特有的特鋼產業鏈孵化中心,讓更多的特鋼新品在我省率先研發應用。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省鋼鐵行業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居全國首位,一批高端“卡脖子”特鋼材料被相繼攻克。目前,已有11家鋼企獲評“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未來鋼鐵業該如何發展和演化,一直是業界思考的焦點。但有一點是共識:一定要低碳智能發展。去年以來,我省鋼鐵企業在綠色化改造、智改數轉等領域持續加大投入,目前,全省8家鋼鐵企業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占全省鋼鐵產能一半以上,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7家,省內企業在推進綠色化和智能化方面,積累了一批可推廣復制的經驗。總部位于張家港市的永鋼集團十八大以來累計減碳1477萬噸,在省內率先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斑@幾年,我們廣泛應用綠色低碳工藝技術,加大綠色低碳鋼材產品研發,近5年平均噸鋼環保費用超250元?!庇冷摷瘓F總裁吳毅表示,企業計劃再用一年多時間完成環保創A工作。瞄準“環保創A”的不止永鋼。創A,是指企業達到環??冃гu級A級水平,也就是行業內環境治理最好水平?!把巯?,增量空間幾乎沒有了,必須在存量空間里‘尋空間’?!?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letter-spacing: 0.544px; color: rgb(255, 76, 65);">龍騰特鋼董事長、總經理徐利定下“用煤不見煤,用礦不見礦產,廢水零排放”的綠色發展目標。為此,公司加快推進各工藝環節節能、環保改造,并對高效熱風爐自動燃燒優化改造,老廠區推鋼式燃煤加熱爐節能技改后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2019年以來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達12億元。低碳發展的另一條解決路徑是“數字化”“智能化”。我省鋼企早早勇闖智能制造“無人區”——沙鋼將先進的鋼鐵制造技術與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推進工序、產線等全面升級,沙鋼本部人均產鋼量達到1600噸,國內領先。南鋼打造了“基于5G全連接的JIT+C2M智能工廠”這一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支撐南鋼從單領域單工序尋優向跨領域全局尋優邁進。經測算,我省鋼鐵企業兩化融合指數為65,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75%,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已達55%。當前,鋼鐵行業供需態勢發生深刻變化,需求歷史性拐點已現,進入新一輪波動調整期。而隨著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在鋼鐵行業下游的用鋼需求也出現變化——比如,建筑行業用鋼需求降幅收窄、機械行業用鋼需求微增、汽車行業用鋼需求保持增長、船舶及配套行業帶起用鋼需求、能源行業用鋼需求強勁等,這些都成為鋼鐵行業的利好。從省內市場看,江蘇鋼產量全國第2,但依舊是鋼材輸入地區,“鋼需”極大。“蘇南地區市場需求很大,我們幾百萬噸的產品里,50%的銷售半徑在50公里以內。”常州東方特鋼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中敏透露?!爱a品不用出省”,也是蘇南很多鋼貿企業一直以來的現狀。盡管“鋼需”猶在,但業內普遍預期謹慎,一家鋼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內消費需求依舊面臨較大壓力,鋼材需求有萎縮下降趨勢,“國家和省市推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但政策傳導有‘過渡期’,加上原燃料成本堅挺、鋼材價格偏低,鋼材市場運行還是不容樂觀。”他預測,總體需求不振的嚴峻形勢可能持續到明年。突破點還是在出口。1—8月,全省累計出口鋼材920.4萬噸,增幅達18.6%,其中,8月份出口鋼材130.5萬噸,環比增長20.1%。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國內需求不足問題,短期內成為我省鋼鐵行業穩產、減虧的重要引擎之一。南鋼集團在印尼青山工業園區投建的650萬噸/年焦化生產線,已經可以向全球提供高性價比產品。今年1—8月,南鋼累計實現出口72.63萬噸,同比增長86%,預計全年出口走船100萬噸,多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項目,且以高端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在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一新看來,這得益于企業先期的國際化戰略布局以及品種和品牌優勢,“我們堅持‘長期價值主義’,布局‘9+1’全球化營銷網絡,輻射全球鋼材市場,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保持合作,并通過不斷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與銷售,南鋼實現出口數量、效益、品種、重點市場的突破。”對于中國和江蘇的鋼鐵工業來說,除了依舊面臨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提升效率、控制產能等傳統“轉型考驗”之外,也面臨著供應鏈安全、需求端安全、關鍵裝備安全以及國際發展環境等新的挑戰。那么,作為鋼鐵大省的江蘇,如何承壓前行,保障鋼鐵行業持續平穩發展?今年8月,國家七部門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為改善當前發展面臨的困境提供了思路。“要改變以往依賴產能規模、成本優勢發展的傳統模式,加快推進鋼鐵行業新型工業化步伐,想方設法拓展新增長空間,著力構筑江蘇鋼鐵行業競爭新優勢。”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勛表示,市場變化、結構調整、模式轉換的確帶來發展陣痛,但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也蘊含著發展機遇,基礎扎實、區位優越、機制靈活則是我省鋼鐵工業發展的底氣。記者了解到,我省將對“十四五”期間,省內鋼鐵企業建設的60多個重點項目,持續做好跟蹤服務;發布特鋼材料短板技術(產品)攻關清單、首批次鋼鐵新材料推廣應用清單,提升關鍵基礎材料保障能力;瞄準能效標桿和環??冃級水平,支持鋼鐵企業節能減污降碳改造;繼續培育一批全國鋼鐵行業領先的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標桿企業,建立鋼鐵行業“智改數轉”標準體系;深化鋼鐵與船舶、建筑、能源、汽車、重型裝備等領域上下游合作機制,全力為穩增長優化服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