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福州日報
產業工人坐在電腦前煉鋼,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福州羅源的綠色冶金鋼鐵產業基地,智慧、綠色的煉鋼場景正在生動上演。
日前,記者在位于羅源的寶鋼德盛精品不銹鋼綠色產業基地看到,一系列“5G+”智慧運用場景在鋼鐵生產線上大顯身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以來,一批智能煉鋼模型和產業機器人在鋼鐵生產線上崗,寶鋼德盛跨入“智慧煉鋼2.0時代”。
運鐵水的罐車有了智能導航
煉鐵車間里,裝滿1500℃極高溫鐵水的罐車要出發了。數百米遠的智慧運營中心大樓里,工人輕按鼠標,罐車最佳行進路線迅速鎖定。裝有160噸鐵水的罐車沿著鐵軌行進,軌道閘智能啟閉。近千米的路途,罐車從煉鐵廠一路“綠燈”前往目的地——煉鋼廠。
“就像開車有智能導航一樣,‘5G+鐵水一罐制’讓笨重的罐車也有了智能導航。”寶鋼德盛裝備制造部部長馬玉龍介紹,罐車也能智能導航,秘密就在智慧運營中心里。
走進其中,一面大屏實時顯示著從生產、能源、設備、計量到安環的運行狀態畫面和關鍵數據指標,實現原料從進廠、生產制造到成品出廠的智能管理。通過這一“智慧大腦”,一系列“5G+”數字運用場景在生產線上 落地應用。
就拿“5G+鐵水一罐制”來說,鐵水一罐制是指煉鐵高爐鐵水罐和煉鋼轉爐鐵水罐為同一輛罐車,5G技術的加持,讓從煉鐵廠到煉鋼廠的鐵水運輸變得不一樣。
傳統的鐵水運輸主要靠人工駕駛罐車,司機面臨鐵水高溫考驗的同時,還得考慮行進路線,沿途還得有道閘工輔助協同開閉道閘,是一個苦臟累重的崗位。
智能化作業后情況大不一樣。“道閘有了智能啟閉系統,道閘工就能實現轉崗,有效改善人工作業環境;線路智能設定后,罐車司機的壓力也減輕不少,甚至可以實現罐車無人駕駛。”馬玉龍說。
作為全國不銹鋼行業首創的工業應用場景,“5G+鐵水一罐制”為企業生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綠色效益。
記者了解到,傳統的人工鐵水運輸,罐車平均每天的周轉次數為3.5次,而通過“5G+鐵水一罐制”,日周轉可提升至6.9次。周轉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有效減少了鐵水運輸過程的失溫,節省了鐵水入爐煉鋼的升溫作業成 本,為企業節能降本。
從“一鍵煉鋼”提升至“一鍵出鋼”
寶鋼德盛“5G+智慧鋼鐵項目”曾入選“2021年中國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案例。如今,隨著一批智能煉 鋼模型的應用和“寶羅”機器人的上崗,寶鋼德盛也迎來“智慧煉鋼2.0時代”。
說起智能煉鋼模型,它的本領可不小。
寶鋼德盛煉鋼廠廠長謝恩敬表示,在1.0版智慧煉鋼模式里,“5G+智慧鋼鐵項目”讓生產線“一鍵煉鋼”成為 現實,不過在出鋼環節,仍然需要依賴人工,操作人員仍然面臨高溫灼燙風險。
如何打通智慧煉鋼的最后一關?“智能煉鋼模型是將現場工人操作經驗大數據與理想出鋼模型相結合,打造出 的人工智能煉鋼設備。”謝恩敬介紹,48套智能煉鋼模型今年投用后,工人只需在后臺輕點鼠標,智慧生產線 就能完成“自動煉鋼、自動出鋼”的過程,出鋼現場不再依賴人工現場操作,智慧生產線從“一鍵煉鋼”提升 至“一鍵出鋼”。
在智能的鋼鐵產業基地里,還有一群特別的產業“工人”,它們就是今年投用的35名“寶羅”機械臂式產業機 器人。
智慧煉鋼生產線上,面對火紅滾沸的鋼水,“寶羅”按照系統一鍵設定,將測溫槍探入目標測溫區域,完成測溫取樣,將人類工友從這一高強度的工作崗位“解放”出來。除此之外,在智慧煉鋼的加料、產品標識噴碼、 搬運等崗位,也活躍著“寶羅”的身影。
“我們的目標是用機器人替代苦臟險重崗位上的產業工人,爭取‘以1替4’。”謝恩敬表示,在智慧煉鋼2.0時代,崗位轉移的產業工人將在先進生產線上繼續上崗,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