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上調亞太地區增長預測
IMF在5月最新發表的《區域經濟展望》中指出,亞太地區今年將貢獻全球近70%的增長,這一比例要遠高于近年水平,最重要的變化在于中國重新開放。盡管其他地區需求疲軟,來自中國的消費激增正在推動增長,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百分比預計達34.9%。
印度的經濟也展現出韌性,貢獻百分比預計達15.4%。中印兩國的增長幅度加起來,已占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
同時,IMF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2%,較去年10月預測大幅上調0.8個百分點。
IMF亞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表示,中國通脹非常低,也有財政空間,能夠維持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支持,以促進經濟加快復蘇。
對于中國4月份經濟數據反映復蘇可能正在放緩,特別是在制造業方面,斯里尼瓦桑指出,毋須過度解讀每周或每月的經濟數據,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活力非常強勁。
亞太部副主任赫爾布林(Thomas Helbling)則提到,房地產業是中國面臨的長期挑戰,指中國的支持政策令龍頭企業受益,但實力較弱的房企尚未走出困境,經濟較弱的地區也無起色,有待買家恢復信心。應更積極協助較弱房企重組,推出更多措施支持行業。他提到,由于房地產業低迷,令地方財政壓力加大,需密切觀察情況。
亞太經濟存在下行風險
IMF報告指出,盡管對亞太地區經濟持樂觀態度,但也警告存在下行風險。這些風險包括各國短期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保持緊縮、未來要應對美國超預期緊縮貨幣政策帶來的溢出效應,以及與地緣經濟割裂相關的供應鏈干擾。
IMF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在未來五年內降至3.9%,這是該地區近期歷史上最低的中期預測值。
報告還指出,各國實施收緊貨幣政策、俄烏戰爭繼續拖累經濟活動,再加上部分國家的公共債務高企、利息成本增加等因素,給本已復雜的全球經濟形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對于中國,IMF稱,中國過去幾十年一直是該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不過未來幾年內中國的經濟增速可能有所放緩。因此,宜優先考慮實施結構性改革,通過鼓勵創新、推動數字化、加快綠色能源轉型等方式,促進長期經濟增長。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