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電解錳等2項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發改環資規〔2023〕61號,以下簡稱“指標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就指標體系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答: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是用于評價清潔生產水平的指標集合,是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推行清潔生產工作、提升清潔生產水平的基礎性制度。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環境保護部制定發布了《燒堿/聚氯乙烯清潔生產評價指體系(試行)》,2009年,原環境保護部發布了《清潔生產標準 氯堿工業(聚氯乙烯)》《清潔生產標準 氯堿工業(燒堿)》2項標準,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環境保護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電解錳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為電解錳和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深入推進清潔生產工作、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撐。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原有電解錳和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清潔生產相關標準已不能完全滿足引導行業清潔低碳轉型的要求,需進一步修訂完善。一是低碳轉型的需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原指標體系出臺較早,未包含碳排放相關指標。二是行業深入推行清潔生產的需要。企業通過對標各項清潔生產指標可以評估自身清潔生產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清潔生產改造。但隨著行業技術進步,部分原有指標已不能代表行業先進技術水平、引領作用不足,亟需修訂。三是履行國際公約的需要。2017年,聯合國《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生效,要求燒堿、聚氯乙烯行業逐步淘汰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生產工藝,原有指標體系要求較低,不能助力實現國際公約要求。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做好國際公約履約工作,進一步完善電解錳和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提高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了指標體系修訂工作。答:一是作為推動政策落實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對電解錳和燒堿、聚氯乙烯行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要求推進聚氯乙烯行業無汞化和電解錳渣資源化利用。此次修訂對相關政策要求進行了細化實化并納入指標體系,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二是作為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電解錳和燒堿、聚氯乙烯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廣泛應用于冶金、化工等行業生產。此次修訂對行業清潔生產Ⅰ級、Ⅱ級、Ⅲ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推動企業更新技術裝備,減少污染物排放和資源能源消耗,提升行業綠色生產水平,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三是作為解決行業重點難點問題的技術指引。電解錳行業錳渣產生量大,部分企業存在錳渣堆存不規范、渣庫防滲防漏防腐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此次修訂強化了錳渣的處理處置技術方向和要求,引導企業深入推進錳渣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汞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電石法聚氯乙烯是我國汞使用量最多的行業。此次修訂強化了對用汞工藝的要求,明確無汞化的技術進步方向,設置單位產品低汞觸媒指標,引導聚氯乙烯企業減少生產過程中汞的使用量。答:一是增加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分類。原有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為6類,修訂后的指標體系為9類,將資源能源消耗指標調整為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以及原/輔料消耗三個指標,新增碳排放指標,更加重視主要資源能源節約增效,推進行業清潔低碳轉型。二是優化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將電解錳渣無害化、電解錳生產采用無鉻鈍化工藝、聚氯乙烯生產減少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等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納入指標體系,并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對相關指標數值進行了修訂。三是完善清潔生產水平評定。修訂后的指標體系更強調整體性,除限定性指標要全部達到相應級別基準值且總分≥85外,Ⅰ級清潔生產水平評定時,所有非限定性指標均要達到Ⅱ級基準值要求,Ⅱ級清潔生產水平評定時,所有非限定性指標均要達到Ⅲ級基準值要求,有效防止清潔生產Ⅰ級、Ⅱ級水平企業仍存在非限定性指標嚴重不達標的情況。答: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與節能、節水、環保等相關領域標準在指標設置上進行了充分銜接。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等規定行業污染物排放限額;《燒堿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21257-2014)、《聚氯乙烯樹脂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 30527-2014)等規定行業能源消耗限額;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則是在現行相關標準基礎上,通過對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領域指標設置不同權重來進行系統的清潔生產水平評價,以更全面反映生產單位的綠色生產水平。一般來說,現行標準設定的指標數值,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會直接采用,或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清潔生產Ⅰ級、Ⅱ級、Ⅲ級水平分級評價要求設定更高的指標數值,既與現行標準保持一致,同時也體現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答:一是做好解讀培訓工作。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做好指標體系解讀工作,幫助電解錳和燒堿、聚氯乙烯行業企業了解滿足各項指標要求需采取的技術路徑和核心要點。二是推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鼓勵企業委托專業機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根據各項清潔生產指標,對企業生產工藝及裝備、資源能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污染物產生與排放、碳排放、產品特征和清潔生產管理等方面開展全過程評估診斷。三是鼓勵實施清潔生產改造。鼓勵企業對標清潔生產各項指標,深挖清潔生產潛力,制定具體的清潔生產改造方案,開展清潔生產改造。推動落實和完善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清潔生產改造項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