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州新聞網
前不久,在2022江蘇民營企業百強發布會上,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獲評2022年度綠色發展領軍企業。今年初,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第四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名單,戴南鎮名列其中。 戴南鎮2021年GDP達389.2億元。這個“中國不銹鋼名鎮”,曾因背上“環境債”兩次遭環保區域限批,如今卻憑借“綠色”頻頻出圈。在戴南,“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如何共生共榮? 一個廣為人知的事件是,因當地部分企業廢水超標排放、廢氣亂排放嚴重,危險廢物貯存處置不規范,2018年4月,戴南鎮時隔5年再次被實施區域限批處罰,不銹鋼產業再遭“當頭一棒”。 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外界的目光,再次齊刷刷投向這個“不銹鋼名鎮”。 戴南鎮雷霆出擊:冒著產業鏈斷裂的風險,對全鎮353家中頻爐企業全部采取停產整頓措施,687臺中頻爐被拆除;對轄區內47家軋鋼企業進行整治,關停小型軋鋼企業30家,整治提升17家,全部實施“煤改氣”改造,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全鎮污染嚴重的16家浸塑手套手工加工企業全部停止生產。 “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壞。”該鎮將圍繞不銹鋼產業發展中的生態環境薄弱環節,持續開展系列整治行動,全面提升產業綠色發展水平。 在戴南鎮政府二樓會議室,記者注意到,一張2018年“戴南鎮污染防治攻堅作戰圖”依然張貼在墻。“不壯士斷腕,就不會迎來鳳凰涅槃。”采訪中,戴南鎮干部群眾坦言,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戴南不銹鋼產業發展未來之路,一定是綠色、清潔、美好的。 歷經“大風大浪”后,戴南人深知,唯有轉型升級,才能從容面對下一個可能出現的疾風勁浪。一個共識是:推動產業鏈中市場、冶煉、酸洗、質檢、物流等5個關鍵環節的集中,實現統一管理,才是不銹鋼產業向高端綠色轉型的關鍵所在。 而冶煉更是關鍵中的關鍵。中頻爐整治后,戴南急需新上不銹鋼集中冶煉項目。而根據國家去產能工作要求,要保證不銹鋼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擁有合法鋼鐵產能。而此時,產能已經成了各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稀缺資源。 “有多稀缺?”記者追問道。“有價無市。”戴南鎮相關負責人脫口而出。 一個產能購買小組隨即組建,奔赴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廣東、浙江等地尋求購買合法產能,最終與浙江一家企業達成協議,并解決了產能跨省置換難題,“當時為了防止對方中途變卦,我們就住在企業附近。人家上班,我們就過去;人家下班,我們才回酒店。”時間長了,只要看到他們走近,企業的保安就會主動打開大門。2019年3月22日,52萬噸鋼鐵產能跨省置換方案完成公示和公告程序,標志著戴南鎮具有合法鋼鐵產能。 產能問題剛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來:不銹鋼集中冶煉項目必須落戶在合規園區,而戴南科技園區不在省合規園區之列。此外,還有項目環評審批等需要省級層面協調解決的困難。戴南鎮雙線作戰,一方面成立項目建設服務小組,跑省相關部門,僅用了51個工作日就獲批籌建省級高新區;另一方面,積極與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溝通,最終推動項目入選省鋼鐵重點項目庫,環評順利通過審批。 “五個集中”徹底打通了不銹鋼產業轉型之路。據了解,目前戴南鎮已拆除558家散亂廢舊不銹鋼回收個體交易經營點,規劃建設廢舊不銹鋼原料交易市場;依托國家不銹鋼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打造集檢測、科研、信息、服務、培訓于一體的不銹鋼材料及制品專業檢驗研究機構;通過關停取締,將500家酸洗企業整合成1家新源環保公司;規劃建成占地520畝省級現代物流園區,打造物流、倉儲、不銹鋼產品交易、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五大功能區,形成立足泰州、覆蓋全國的“物流大網” 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汽車輪胎用鋼簾線生產企業。凡是有客人來訪,興達技術中心幾乎都是參觀的第一站。入口處,象征著“生命之樹”的柱形屏顯示出兩行大字:立足創新之道,變幻無限可能。 打開興化市“十四五”不銹鋼產業發展規劃,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占據“六大工程”首位。作為千億級不銹鋼產業集群的代表,戴南人深知,唯有不斷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企業搶抓“智改數轉”契機,打造“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不銹鋼產業集群。 “畝均+創新”,寸土生寸金。在興達一廠車間內,一臺AGV機器人正將半成品“搬運”到下道工序。外人難以想象,這個智能化車間,是由47家小散作坊和僵尸企業“騰籠換鳥”而來,可年產15萬噸高性能子午線輪胎用鋼簾線,預計年稅收5000萬元,是過去的26倍。興達公司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放眼全球,幾乎所有的輪胎生產商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 向“綠”攀“高”,戴南不銹鋼產業轉型路上正涌現出更多風景:在金橋焊材江蘇公司“黑燈工廠”,66米長的生產線只需2人操作,日產能150噸。生產線運行速度達到30米/秒,技術世界領先。在江蘇申源集團有限公司,展臺上陳列著各類產品和專利證書。工作人員激情洋溢地介紹,氣閥鋼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特種合金焊材、高電阻電熱合金,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10月21日,由國內最大的不銹鋼精線加工、不銹鋼緊固件制造和加工設備制造綜合性企業騰龍精線集團投資的不銹鋼高端線材智能制造項目在興化高新區開工。騰龍精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正德說,項目的建成將實現從“零”到“一”的關鍵技術突破、從“一”到“萬”的科技成果孵化、從“萬”到“億”的產業鏈條壯大等3個變化。 站在“雙碳”風口,此時的戴南人愈發自信從容。作為全國最大的廢舊不銹鋼回收利用基地,戴南年回收廢舊不銹鋼150萬噸以上,廢鋼再利用的短流程冶煉,每年可節省75萬噸標準煤、減少300萬噸碳排放,契合了鋼鐵行業減碳的趨勢。 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調研報告顯示:戴南全鎮規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從2019年的0.99噸標準煤/萬元,降至2021年的0.67噸標準煤/萬元,降幅達32.3%;產業轉型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0%以上,占地面積3畝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6.9萬元。 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是減少碳排放的根本之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專家認為,近年來,戴南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強化節能降耗改造,狠抓落后產能退出,從根本、過程以及源頭減碳,不僅為不銹鋼產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創出了新路,也為傳統制造業調整結構、綠色轉型積累了經驗。 在“五個集中”的基礎上,如今戴南鎮又增加了展示集中、交易集中,形成“七個集中”,并且啟動規劃建設不銹鋼綜合貿易示范區。項目已入選省服務業重大項目,主要建設物流倉庫、智能立體倉庫、制品集散交易中心、電商大廈、科創中心等,打造現代化不銹鋼綜合貿易示范區。站在即將開工建設的項目現場,戴南鎮人信心滿滿:“過去,我們喊出的口號是打造‘永不生銹的戴南’;現在,我們展望的是‘永不落幕的不銹鋼展銷會’。”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