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也就是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行業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實現了從發行品種豐富、發行規模增加到規則修訂完善的一系列進步。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40%。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9.55萬億元,同比增長40.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9.6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余額分別為8萬億元和4.93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余額的66.2%。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金融市場研究處處長 楊娉:綠色貸款增速是有明顯上升的,這些貸款主要分布在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等領域。為積極發揮綠色金融在支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近年來央行陸續指導浙江、江西、廣東等六省區的九地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截至今年六月末,九地試驗區綠色貸款余額達1.1萬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比重11.7%;綠色債券余額2388.32億元,同比增長41.18%。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涵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規模均居世界前列。
綠色債券也是綠色金融中的一類重要產品,經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同意,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最新發布《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據了解,今后綠色金融債等多個綠色債券品種將同步使用該《原則》。除企業債以外,國內綠色債券標準實現統一,標志著我國與國際接軌的綠色債券標準正式建立。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 曹媛媛:綠色項目的目錄、募集基金的使用比例,這次綠債原則發布以后,這些標準就完全統一了,而且也跟國際標準是完全對接了。
此外,今年以來,圍繞“雙碳”和節能減排,資本市場也推出了多項創新產品,助力全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日前,首批8只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正式募集結束,合計認購金額超160億元。據了解,該產品追蹤今年初推出的“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不僅有碳中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就在不久前,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也就是公募REITs,也成功上市首單以清潔能源發電廠作為底層資產的產品。此外,滬深交易所今年還推出低碳轉型債券、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綠色債券等品種,與現有品種形成互補,更全面地支持經濟社會低碳、綠色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非金融企業在滬深交易所發行的綠色債券規模總計超900億元,同比漲幅明顯。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 王遙:多樣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它其實可以發揮市場機制來撬動社會資本進入到綠色低碳領域,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能力,拓寬融資渠道,也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