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礦業報
目前,全球的碳酸鋰產量增量主要來自我國,由于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動力電池的需求與供應之間出現缺口,主要的動力電池原材料在供應方面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價格紛紛走高。收益的提升帶動了大批企業進入。但是,近乎瘋漲的碳酸鋰價格于近日出現回落。據SMM現貨報價顯示,自4月8日以來,國產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一路走低,更是創下自2021年以來難得一見的連續6個交易日的下跌。4月18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再度下調,下跌1500元/噸后,國產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報49.25萬元/噸,較此前高點跌去1萬元/噸,跌幅達2.03%。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碳酸鋰價格確實已經到了拐點處,上下游對價格預期無法達成統一,造成近期市場現貨成交轉弱,目前雙方仍然處于抗衡狀態。下游現貨采購意向極低,市場成交高位難以維持,整體處于下跌狀態。也有觀點認為,現在供給還未出現較大釋放,需求依然比較旺盛。1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進廢舊動力電池在備電、充換電等領域安全梯次應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構建跨區域回收利用體系。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今年將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3月16日和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市場監管總局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四部門組織召開鋰行業運行座談會、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圍繞鋰鹽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生產消費情況、動力電池產業受影響情況、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等進行了交流。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更好地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相關部門表態,這對當前碳酸鋰價格炒作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起點鋰電大數據微信公眾平臺發文分析稱,由于碳酸鋰等關鍵原材料漲價迅猛,全行業電池廠包括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天能等從去年開始就上調了產品售價,同時今年再度開啟第二輪價格協商調整。據悉,方型-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從2021年初的0.525元/Wh上漲至0.99元/Wh,漲幅88.57%;方型-三元電池的價格從2021年初的0.66元/Wh上漲至1.09元/Wh,漲幅65.15%。電池漲價推動造車成本提升。今年陸續就有超20家車企宣布漲價,涉及70款新能源車型,平均漲價3000元-35000元左右。成本承壓下,伴隨碳酸鋰站上50萬元/噸大關,部分企業開始抵制高價碳酸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價格走向。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氣溫逐漸回暖,進入三四月份,鹽湖提鋰企業一般就會開始提量,在6月份之后,鹽湖提鋰產量開始呈小幅上漲態勢。此外,隨著云母提鋰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云母提鋰日漸成為鋰資源來源的重要補充。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碼該領域,今年新增產能逐步釋放。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分析師曲音飛表示:“成本、供需、情緒都會使鋰價出現變動,其中供需、成本占主導,情緒為輔,但不排除特殊情況下,情緒對市場產生較大刺激從而引導市場走向。今年二季度,隨著鹽湖產量回升,新投項目產量爬坡,預計市場供應將有所增加,而下游正極企業對當前市場價格較為排斥,生產排產計劃減弱,采買意向降低。多方因素影響下,二季度碳酸鋰市場或將維持弱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