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風期貨研究所
1、 三元動力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對比和發展 從國內來看,以磷酸鐵鋰為主。 從海外來看,海外仍以三元材料為主,海外的三元前驅體增速目前放緩,而磷酸鐵鋰的增速是較快的,然而,我們認為近三年海外以三元為主的格局難以改變,但增速的確會放緩。 從二者性能來看,磷酸鐵鋰的優勢在于成本較低,但是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低溫效率存在瓶頸。三元動力電池的能力密度、低溫性能優勢比磷酸鐵鋰大,最制約三元動力電池的問題是安全性問題,當鎳含量提高后,三元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將降低。比亞迪刀片電池,不是磷酸鐵鋰的專利,三元也可以做成刀片狀。刀片電池不是創新,2004年已經有了,只是以前關注度不夠,所以被市場忽略了。我們認為后市如何區分,主要還是看車型的選擇。 從二者價格來看,2021年10月底,磷酸鐵鋰售價9萬元,而三元材料售價24萬元,二者價差非常大,目前市場更多的從成本利潤角度去考慮,選擇磷酸鐵鋰的較多。 二者分化較為明顯,高端車型基本上仍以三元動力電池為主,如寶馬這類高端的車電池系統大概率還是以三元為主,而城市低端車以磷酸鐵鋰為主。三元電池還應用于高海拔、低氣溫的地方,而磷酸鐵鋰難以應用,比如東北地區,主要以三元動力電池為主,磷酸鐵鋰電池用不了。 2、 2021年三元動力電池和磷酸鐵電池的市場份額。 國內磷酸鐵鋰市場份額約60%-65%,三元約35%-40%,較為合理; 海外磷酸鐵鋰市場份額約20%,三元約80%。海外2至3年內,不會有方向性的變化。 3、 如何看待明年MHP、高冰鎳放量對市場的影響?鎳豆是否還有需求? 我們認為鎳豆還是有需求的,關鍵問題在于MHP、高冰鎳的平衡,如果MHP、高冰鎳放量,鎳豆的需求會下降。 4、 硫酸鎳、三元前驅體的庫存是否會威脅明年鎳的需求? 不會。硫酸鎳10月份才開始有部分庫存,主要是因為較多企業有了溶解線,溶解鎳豆,而鎳豆有金融屬性,套保導致有庫存。目前國內前驅體稍微過剩,但是做出口的企業沒有什么庫存。 5、 MHP與高冰鎳的對比。 未來MHP會是方向,高冰鎳與不銹鋼產業聯系比較緊密,高冰鎳量產會受制于不銹鋼的變化。青山的高冰鎳從10月量產拖到12月份,但據我們了解,12月份也難有到貨。華友昨日濕法冶煉項目投料成功,6萬噸可以順利投產,但具體進入中國的時間,難以判斷。 6、 三元動力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成本難以趨于一致 從原材料的成本和金屬對國家的發展來看,二者成本難以趨于一致,鎳、鈷是各國的戰略資源,三元材料具有稀缺性,而磷酸鐵鋰的鐵、磷資源較多。 7、 新能源產業鏈中,各環節的需求增速匹配程度。 各環節增速分化比較明顯。三元前驅體和三元材料的產能增速較快,而鎳、鈷屬于稀缺資源,原材料難以匹配。比如,中偉、華友7、8月份產能達產,而前端原料,鎳沒有新的礦山補充,都是從LME搬鎳豆作為補充,但是隨著2022年高冰鎳、MHP放量,能夠緩解原料的緊張程度。 8、 高冰鎳、MHP、鎳豆作為硫酸鎳原材料,硫酸鎳企業選擇原料的邏輯是什么? 從結構上看,實際上鎳豆溶解硫酸鎳的路徑是不合理的,把礦料做成粉、豆,再返溶不合理,而MHP正常是晶體的狀態。 從成本上看,以硫化鎳礦火法冶煉的高冰鎳成本很高,但是紅土鎳礦火法冶煉高冰鎳的成本很低,預計成本約1400美金,高冰鎳會是成本最低的中間品,其次是MHP,最后是鎳豆。 9、 高冰鎳、MHP、鎳豆生產硫酸鎳的工藝不同。 鎳豆自溶-硫酸鎳的工藝:3至4個月就可以萃取,沒有渣料產生,沒有環保的要求。 MHP-硫酸鎳的工藝:萃取線有環評要求,大約8個月可以萃取,環保要求較高。 高冰鎳-硫酸鎳的工藝:周期更長,安裝、調試、萃取的周期約8-10個月,且安全環保上也會有問題。 10、高冰鎳、MHP、鎳豆的采購周期不同。 鎳豆:從海外采購一般一個月;國內點價加倉,一般一到兩周。 MHP:發運-到港-到廠,周期較長;從貿易商處買競標,也需要十幾天。 11、明年能耗雙控仍然會是制約新能源發展的問題。 能耗雙控對沿海地區、江浙地區都會有影響,一方面影響產線產能釋放,另一方面影響新能源企業的利潤,能耗雙控會造成輔料成本上漲,比如液堿的成本,正常600元,而能耗雙控期間,上漲至2200元。一噸前驅體的毛利潤一般是5000-6000元,輔料成本上漲造成前驅體企業成本中樞上行,利潤被打掉。 12、NCM333、NCM523、NCM622、NCM822的發展以及用硫酸鎳量。 333,多用于儲能,國內用量不多。用量:1噸硫酸鎳,鈷0.98噸; 523,國內用量較多。用量:523:1.6噸硫酸鎳-1.6噸硫酸鎳,600千克硫酸鈷; 622:多用于電動汽車。用量:1.6噸硫酸鎳,400-500千克硫酸鈷; 822:未來會是發展趨勢,能量密度較高,不過安全性會是制約的問題。用量:2.3噸硫酸鎳,300-400千克硫酸鈷。 未來三元動力電池會以高鎳發展為主,我們認為622會是主要應用的型號。 13、當前新能源產業鏈利中利潤分配情況。 原材料上漲,礦山分配大部分利潤。比如,寧德時代利潤空間一直被擠壓。如果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電池廠、前驅體產的利潤將發展將不斷被擠壓,下游車廠不允許電池價格大幅波動,而電池廠、前驅體廠無力接受上游原材料暴漲。 14、動力電池回收市場。 真正形成動力電池回收的產業鏈需要10年,大約2028年、2029年回收市場能夠成熟起來。目前有回收機制的企業,但是報廢的電池量不夠,行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從回收廢料里面循環利用的占比20%不到。 15、前驅體企業的行業競爭 未來從規模上,產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產能較小的企業難以有生存空間。(1)沒有形成規模的企業,面對高成本,利潤較低,生存較難。(2)LG、特斯拉一類的企業,一般傾向于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不會與小的企業合作。(3)行業內大的企業規模不斷拓展,比如華友具有100w噸的正極材料規模,中偉募資50億,也會發展規模。在產能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大企業會擠壓小公司的生存空間。 我們認為正極材料的工廠未來8-10家就夠了,各家產能越來越多,而對于規格型號的迭代較快,一個供應商就夠了,產業會越來越集中。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