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我的不銹鋼網
11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的情景下,全球遏制碳排放的歷史性轉型,可能刺激一些用于生產和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最關鍵金屬的需求空前高漲。
需求增長,而供給釋放又需要時間,銅、鎳、鈷和鋰的價格隨之連年走高,成本飆升可能持續到本十年末,且可能打亂或推遲能源轉型的計劃。
IMF指出,“我們重點關注了能源轉型所需諸多金屬中的四大重要金屬,它們是已經在交易所交易了幾十年的主要金屬銅和鎳,以及居于次位但愈發重要的鋰和鈷——后兩種金屬僅在最近才開始在交易所交易,但它們對能源轉型十分重要,正越來越受到青睞。”
銅、鎳、鈷和鋰,僅就當前價格而言,鋰價走勢最強,如碳酸鋰當前19.6萬元/噸的價格處于歷史絕對高點。鋰這一原本小眾的金屬,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浪潮,日漸成為主流的大宗商品。
雖然全球尚未形成一個較為權威的價格,但是澳洲礦商和中國巨大的產能和需求,正在成為影響鋰價波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包括澳洲鋰輝石和中國鋰鹽價也均處于歷史高點位置。
相比之下,LME鎳、鈷距歷史高點尚有不小距離。
僅以LME鎳為例,雖然價格走勢與銅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樣,2020年3月見底后出現大幅反彈。但是,當前價格尚未超過2萬美元/噸,而在2006年至2008年和2010年至2011年期間,LME鎳價曾長期在2萬美元以上運行,尤其是2007年5月更是一度接近5.2萬美元。
可能是看到上述價格差異,IMF預計,“未來幾年,鈷、鎳的價格也會出現類似(鋰)的上漲。”主要邏輯是,全球遏制碳排放的歷史性轉型,可能刺激一些用于生產和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最關鍵金屬的需求空前高漲。
在國際能源署給出的高目標情景下,鋰和鈷的消耗量將猛增六倍以上,以滿足電池和其他清潔能源的使用需求。銅的使用量將翻一番,鎳的使用量將翻兩番,盡管這也包含滿足與清潔能源無關的需求。
但是,幾乎所有的原材料都存在一個問題,供給與需求的錯配無法消除,供給端受制于產能釋放周期,供需再平衡往往需要較長時間。
按照IMF的預計,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情景下,一些金屬價格可能達到歷史峰值并持續空前長的一段時間。
對于未來走勢,2030年前后銅、鈷、鋰的價格將持續走高,而鎳價的上漲則有望持續至2040年。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