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經濟峰會3月23日在北京舉行。
3月23日,必和必拓集團首席執行官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亞洲每年基建投資缺口大概有4500億美元,相當于GDP規模的2.4%。如果再加上一些公共服務,比如醫療、教育等資金缺口,基本還要翻一倍,缺口將達到9000多億美元。他認為,面對如此龐大的資金缺口,需要向“一帶一路”建設借力。
麥安哲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不僅有助于推動國內區域發展平衡,讓經濟活動從沿海地區向西部沿線地區擴展,而且可以通過產能合作,解決國內的過剩產能問題。“像必和必拓這樣的企業也意識到,在這個過程中,沿線國家會增加鋼使用量,我們希望大家用我們的一點點鐵礦石來造這些鋼。”
在麥安哲看來,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發展體現了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從一開始,他們就意識到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網絡需要,涵蓋公路、鐵路、港口、通訊、電力等等,是需要提前布局的。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基礎設施帶來了經濟繁榮。”
麥安哲認為,盡管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放緩,但還是會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動力,也會為全球經濟進一步升級發揮重要作用。“只看國內是不夠的,這樣一個增長需要溢出,需要在歐亞,需要在東南亞溢出,這是非常吻合‘帶一路’背景的。”
他指出,這個過程將涌現大量的合作項目。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亞洲每年基建投資的缺口大概有4500億美元,相當于GDP規模的2.4%,如果再加上一些公共的服務,比如醫療、教育等資金缺口基本還要翻一倍,達到9000多億美元。盡管沿線發展中國家會對基建進行投資,但未來五年,預計每年投資額只有8800億美元,但投資需求卻達到1.34萬億美元,因此是存在資金短缺的。
對于這個巨大的資金缺口,麥安哲稱,“我們需要用‘一帶一路’來借力。”他指出,古絲綢之路為東西經濟和文化交流架起了重要的橋梁,而且實現了和而不同、有競也有合的共識。“一帶一路”倡議也希望能夠把東西方最好的進行融合和交互,實現更廣泛的跨境經貿合作和文化交融,實現古代絲綢之路的復興。
他指出,根據必和必拓的預測,“一帶一路”倡議發布后的第一個十年將可以帶來1.5億噸的鋼鐵需求增量。“當然,這不僅是在中國國內,而是在整個沿線國家,這相當于2017年全球對鋼鐵年需求量的9%。”他強調,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增長量。“我們預計沿線國家對鋼鐵的需求將在2011年的基礎上翻倍。”另外,還將有160噸精煉銅追加的需求,相當于2017年全球需求表觀量的7%。
除基建之外,他認為,還有30%的“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會投入到新興的工業園區、制造生產、公共建筑等領域。“大家可以看到,中國的崛起、‘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將為這些沿線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推力。”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六年。對于如何把愿景轉化為行動,麥安哲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東道國應該有權利對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進行評估,應該有權利對項目的發展進行控制,以保證這些項目能夠達到為本地人民的中期和遠期需求服務的目的。
第二,希望這些項目能夠有長期持續的資金投入,以及有一些政策安排來抵消項目融資所帶來的債務風險。項目帶來的增長應該是有包容性的,最終是要創造就業,改善當地的民生,保護當地的環境。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基于三個核心原則,就是平等協商、共同參與、利益共享。中國已經表現出自己樂于傾聽合作伙伴的意見和建議,包括融資方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保證項目能夠成功落地。“一帶一路”的成功也要求國際社會都具有同樣的合作精神。“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的話,我們就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經濟增長,這也會在未來幾十年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遺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